356,精兵简政?
“臣崔莹代高丽王,祸向大明大皇帝请罪!”
当崔莹说出这句话之后,登时便跪倒在地不再抬头。
周围的大明公卿无一人做声。
没有人去嘲讽崔莹。
李善长、刘伯温、徐达等人都知道。
今日跪地求饶的崔莹所面临的困境于大明后世子孙所面临的困境一般无二。
这些公卿无论如何都笑不出声。
朱标静静的看着殿下跪着的崔莹等人,最终还是宣布了赦免四国,并追回了先前的诏书。
因为没有必要。
对于大明来说,只要有宝钞在,就等于是控制了这四国的朝堂之事。
只要大明可以一直保持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这四国就永远不可能掀起风浪。
所以朱标压根就懒得跟他们计较。
无论如何,这些番邦还是供养大明的韭菜。
长歪了除除草就可以了,横不能看着不顺眼就给踩一脚,万一踩死了可就没得吃了。
崔莹咬着牙,重重的将头磕在了地上。
“外臣,谢大明天恩!”
朱标没有追究这四邦的责任。
但是这种蔑视的态度,几乎让崔莹绝望。
大明究竟是强大到了何等地步。
才能让大明的君臣如此自信!
文明之间最大的敬意,便是斩尽杀绝。
斩尽杀绝,意味着足够的重视。
而蔑视,甚至放任自流,其实恰恰是已然看透了一个文明的发展极限才会有的心态。
对于大明来说。
高丽是虫子。
东夷是虫子。
交趾、占城,都是虫子。
任君采撷的虫子。
所以大明不必在乎。
让你抢跑又如何?天朝从不畏惧!
这种差距,几乎令人窒息。
瘫坐在地上的崔莹,大脑一片空白,直到朱标摆摆手,才被两名小太监从地上搀扶了起来。
同时大明还做足了宽仁的姿态。
不仅宽恕了这四邦的罪责,甚至还颁下了《明定天下工事诏》。
详细的教导了这些番邦的百姓如何在不损“风“水”的状态下发展工业。
当这份诏书传到番邦时。
这四国无不是感恩戴德。
东夷幕府之外,更是有遣明使声泪俱下的哭诉道
“诸君都看到了吧!这就是天朝气度!”
“只有在天朝的羽翼之下,我们的百姓才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没有大明,我们哪里来的这些精钢!这些东西再以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
“......”
这些遣明使的反应,朱标通过锦衣卫的探子虽是心知肚明,但心中却仍旧有几分忧虑。
因为终有一日。
这些遣明使就会发现。
大明确实给了他们先进的技术。
但是大明在给他们技术的同时,还在用他们的百姓,以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源源不断的运走了他们生产出来的货物。
等到那个时候。
他们便会幡然醒悟从而意识到今天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是多么的蠢。
而这一切。
都要求大明必须要有最强大的武力!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在一旁的李善长似乎是看出了朱标心中的困惑。
“殿下,您是在担心兵部?”
朱标微微颔首。
李善长焉能看不出。
这一次这四国之所以愿意俯首称臣。
就是因为他们打不过大明。
倘若让他们察觉到有机可乘。
现在大明从南至北,早已是狼烟四起了。
李善长跟徐达两人对视了一眼,而后道
“殿下,那咱给五军都督府的预算,是不是要提一些?”
在一旁的徐达摇了摇头说道
“李相,朝廷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咱五军都督府也不是不识大体。”
徐达也算是出将入相过的人。
自然是知道这其中暗含的玄机。
现在五军都督府看似裁撤了这么多的卫所,又重新募招了新军。
但所有知兵之人都知道,现在明军的战斗力较裁军之前,不仅没有下降。
反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草原大漠全数纳入大明之手,大明除了凭空多了这么大一片草场之外。
还顷刻之间便多了二十余万匹战马。
这些在以前可都是北元的那些达官显贵们宁死都不愿交出来的良种马!
最多再用个一年的时间,九边的步卒都可以配马出征了。
这可是当年只有唐军才玩得起的操作啊!
加之愈发畅通的官道,这些钱虽然都是为了民间的商贾们修的。
但是战时随时都会被五军都督府征用过来。
远的不说,就说此次调兵辽东。
郭英这老小子回来之后嘴就没停过。
五万人带了七万匹战马,仅仅五昼夜便疾驰至浿水之畔。
如果不是李成桂这厮突然认怂。
郭英险些就直接攻过浿水去了。
出征时各地的商贾们都组织了百姓披红挂彩的一路欢送。
那些刚刚从军的娃娃们一个个嗷嗷叫的像是打了鸡血一般。
这是真正的保家卫国!
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都事情!
这哪里是打仗。
这是享受!
多少人打了一辈子仗都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更何况,五军都督府虽然裁撤了这么多的兵马。
但是预算可是一分都没有少。
甚至较之前还上调了一点。
毕竟现在大明走的是精兵路线,徐达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跟朝廷继续要银子了。
大明需要精兵简政。
但是稍有不慎,一旦让大明的番邦察觉到有机可乘,就会试图挣脱大明的束缚。
朱标没有做声。
只是默默的将奏章扔在了案上楚楚了一口气杰。
“此事容孤在详加思索吧,两位叔叔今日也累了一天了,请回吧。”
李善长跟徐达见状登时便会意。
知道朱标怕是又要去钟山问秦湛的意见了。
因此两人没有多说。
旋即便离开了奉天殿。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