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琉球富而不强计划!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而后道
“李相,五军都督府花钱的事,先交给徐叔叔,孤这里还有另一件大事,需要李相费神。”
李善长闻言周身一抖,赶忙道
“臣不敢,殿下尽管吩咐便是。”
朱标兀自转过身去,望着军机房内硕大的疆域图道
“孤欲拨银万万两,以富琉球之民,共沾天朝恩露!”
听到朱标的想法。
李善长倒抽了一口凉气。
又是万万两!
“殿下,容老臣问一句,这......这是为何啊?”
李善长实在是不理解。
毕竟大明还有这么多百姓在温饱线上挣扎。
朱标道:“总要给那些番邦们一点希望嘛。”
李善长闻言不由得一愣,旋即便忍不住摇头笑道
“是老臣疏忽了,殿下圣明。”
现如今这四个番邦,其实已经实质性的成为了大明的一个小金库。
而琉球便是稳定这个小金库的压舱石。
看似大明是当了一个怨种,将海外的琉球扶持起来。
但实际上一个富而不强的琉球对于大明控制这四个番邦来说。
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力。
这四个番邦甚至都不需要永远将琉球当成自己的目标。
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将琉球当成自家发展的目标,安安稳稳的能让大明再割一次这些番邦。
为琉球花的这笔钱,也就算是回来了。
要知道,根据李善长之前的估计。
仅仅大明的海商这样的高抛低吸,运回大明的货物直接折银就高达九千余万两白银。
这些番邦攒了近百年的家底,几乎在几个月时间内就被大明的海上给拖了回来。
这还仅仅是直接收益。
如果不是这些粮食、货物,当初北伐大漠的时候,江南、岭南等地的粮价怕是都跟着暴涨起来了。
将粮价暴涨酿起民变而后朝廷平抑物价,安抚百姓的开支算上。
这一次收割,起码替大明省去了一万万五千万两白银!
朱标看着李善长深吸了一口气道
“李相,烦请知会天下商贾,凡是赴琉球办厂的,给予三年减半征税优免,市舶司进出船只凡是运送琉球特产的,也参照此例执行。”
“另外告诉琉球王,大明会给他们修码头,修路,这些事情,大明分文不取!”
“琉球的孩子,也可以入学堂,读书,参照我大明孩童之标准,衣食给付,不应有异!”
说到最后,朱标的话音骤然之间一顿,而后有些高深莫测的笑道
“还有一点就是,凡我大明渔民愿赴琉球定居者,皆受天朝庇佑!”
李善长细细斟酌着朱标的话,而后猛地回过神来,看着朱标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浙东海上那批人?”
朱标点了点头,怅然道
“十几年了,都是炎黄子孙,当年他们也是为驱逐鞑虏出过大力的,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定居琉球的遗民一应体恤,每年准许回中原探亲,年过六旬或第二代愿意重返中原定居者,由过往水师接回大明!”
朱标此话一出。
军机房内的老臣都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大明其实也不过是红巾军里的一支。
无论是陈友谅也好,张士诚也罢。
当初大家都是奔着“驱逐鞑掳”的这个目标才揭竿而起。
纵然是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部互不统属。
但是不少人都跟陈友谅的那些旧部有些交情。
看到当年那些老战友退缩海上。
不少人心中还是有些于心不忍的。
但自己终究是胜利者的一方。
是既得利益者。
而且又是大明的臣子,有些话本就不好说。
时至今日,这层窗户纸,也终于被朱标彻底捅破。
李善长当即便拱手道
“殿下仁厚,老臣代浙东胥民,谢过殿下!”
至于朱标。
想的则是没有那么多。
这些因素倒是一个由头,但是真正让朱标下达这个命令的。
则是大明需要在未来富起来的琉球内,留住一部分影响力。
其次就是要竖起一个榜样。
汉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有多重。
朱标是知道的。
在千里碧波之外。
还有大片的土地。
朱标总不可能白白将这大好河山拱手让于西洋人。
算算时间。
最多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西洋人便要来了。
大明的时间,不多了!
必须要让大明的百姓不再畏惧出海,要让大明的百姓敢于迁出故土!
徐达在一旁怅然道
“如此一来,水师也可在琉球择一良港驻扎,为水师487前出之跳板,同样也是楔进这四个番邦中间的一根钉子!”
在大明开国之初,由于海上有不少陈友谅跟张士诚的旧部。
故而水师的卫所其实前出百里不足为奇。
但是仅仅几年之后,这些水师卫所便陆续废弃。
原因无他。
除了大明之外,海外各邦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所有给养均需朝廷调拨。
每年供养这些水师卫所,就动辄便需几千船的物资供养。
开国之初朝局不稳,这笔银子花也就花了。
随着天下大定,大明没有必要在警惕这些陈、张旧部,而且水师官兵思乡心切,天下百废待兴。
这些水师卫所尽数裁撤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现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
若是琉球能够富庶如大明,仅仅这些商贾跟每日来往的船只,就需要运送大量的货物,大明供养水师的花费减少很多不说。
身处闹市之中,水师官兵的思乡之情,怕是也不会那么的重!
就在朱标在军机房排兵布阵之时。
在礼部礼宾院内的崔莹,也正在沉思着破局之策......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