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东宫太子
赵越表现的就好像犯了错的小孩儿,一副急于解释的模样。秦福却是停下脚步,转回头露出一张充满了微笑的脸孔,然后就在赵越惊愕的目光中慢慢说道:“你有什么做错,年轻人激进一些也是理所当然,是老夫我年纪大了胆子却小了,以为陛下已经不想太过动作失了平时平和,却忘记了帝王心思不是咱们这些凡人可以揣度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夫是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人了,不可能一辈子都护着你们,雏鸟要想变成雄鹰,就要振翅飞翔,离开鸟巢,飞向蓝天。”
一脸惊愕的赵越没想到秦福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发人深省的话来,不过赵越也不得不说这位东厂提督太监脑子里十分清醒,恐怕他现在已经为自己的亲眷子侄准备好退路了。只不过权力场中,不进则退,捧高踩低的更是无处不在。想要全身而退又谈何容易。
其实就和赵越猜测的一样,秦福现在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子骨是愈发的不行事了。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护住自己的亲人,可是一旦自己离开了这个位置。不说自己这一辈子都是给嘉靖皇帝做一些隐秘的事情,得罪了多少敌人,就说自己知道的那些“前辈”,哪一个又不是活着的时候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可是这两腿一蹬,还不是化作一堆黄泥土,被后来人随意的踩踏
眼下自己秦家,能够指望上的后辈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自己的亲弟弟,也就是秦二爷那脾气,就是一个老纨绔,斗鸡斗狗他是行家里手,可要说到能够保护住秦家一门老小的后半辈子,恐怕这秦二爷就力所不逮了。
正是因为这样,秦福现在可以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吃等死罢了。自己两眼一闭,管他身后洪水滔天……可就在秦督公心灰意懒的时候,他竟然遇到了眼前这个十分另类的赵越
秦福自己也承认刚一开始他是一时心血来潮才喝赵越认了这么一个“亲属”关系,可是随着后来赵越做出一件件出人意表的事情之后,秦福就忽然发现自己似乎是找到了一块宝。准确的说,他忽然发现这个大个子看似憨厚老实,其实也是一个胸中另有沟壑的人物,最起码秦福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也看不透这个自称是海外归人的赵子川了。
而就在今天,赵越又无疑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如果说之前秦福也只是知道赵越这个人的医术不错而已,可不想这小子不光是手底下的本事不错,就是这嘴皮子上的本领,也同样的了得而且让秦福吃惊的是,赵越这折子上的内容也曾经和自己说过,不过当时他并不以为然,可是现在再听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嘉靖皇帝自去年宫中变故之后,就搬到了西苑休养生息,最近又迷上了修仙练道。跟着几个莫名其妙的老道,说是要炼制什么“九天十地升仙大圣丹”……这一连串的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可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修仙练道说的简单,又何其艰难。不说历史上那些神仙是不是别有用心之人蓄意杜撰出来的。就算是有,你翻开历史看看历史上的皇帝,又有哪一个真的白日飞升的?
说是黄帝御百女而飞升……在秦福这个太监看来,这就是放狗臭屁虽然说他自小就入宫阉了子孙根,不能人道。可他也知道人那话儿是肉做的,不是金银铜铁。还百女呢,一天十二个时辰,一晚上六个时辰,就专门祸害一个闺女,时间久了估计都“铁杵磨成绣花针”了,还敢说一百个
不说有没有那个体力,就算是有,做那事儿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时间一长,就好像是摩登时代里的情节一样,不断的重复同一个动作,这好好的人也能折腾傻了。还神仙呢……
估计黄帝当年的确是飞升了,不过不是成仙了,而是做了牡丹花吓死的风流鬼才是真的。
因此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老太监只当是笑话听。
可惜嘉靖自经历了那一次生死之后,身上又落下了毛病,这精神肉体上是双重折磨,就免不了要找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法子,找一些精神上的寄托,来分散自己内心的恐惧。所以嘉靖修仙练道,也未尝是什么昏君所谓。只能说嘉靖皇帝还是一个人,一个心理正常的普通人罢了。
正因为这样,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对嘉靖效忠了一辈子的老太监才会叹了一口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由皇帝瞎胡闹。
而朝中的大臣们不吱声,装作不知道嘉靖皇帝在做什么,却是因为他们被嘉靖“欺压”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松口气,哪里还愿意提醒皇帝这不是明君之举。更何况古代文人士大夫最喜欢提倡“以儒治天下”,可是对皇帝却讲什么“黄老之道”、“无为之治”,他们恨不得皇帝就做一个人形图章,除了做应声虫的傀儡,就什么都不做,那才叫完美呢。
每当想到朝中大臣们那副道貌岸然的丑陋嘴脸,老太监心中就不由得一阵阵的恶心。
可是这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啊
秦福着急,可也是干着急。在他看来,现在嘉靖久不理朝政,短时间尚可,可是时间久了,难免就大权旁落,到时候那嘉靖可真就要做一个昏君了。
秦福能够这样想,无非不是因为他满心的对嘉靖忠心罢了。可是他却不知道他能够想到这些,嘉靖也同样想到了。而历史上的嘉靖或许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扶植起了严嵩父子,任由这对父子独掌朝纲二十年,转移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同时又躲在幕后。也许这是无奈之举,嘉靖早已经没有了登基之初的意气风发,只想着保住自己的皇位皇权罢了。不过严嵩父子也不负嘉靖所望,弄到最后天怒人怨,全天下人恨不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等到嘉靖快要死了的时候才悍然出手,拨乱反正,将这奸臣给收拾了。
不过人家严嵩父子也不是傻子。
否则最后严世蕃严衙内,也不是在天牢之中口口声声握有嘉靖皇帝的把柄,把这二十年的屎盆子又扣给了嘉靖,只希望老皇帝能够顾忌自己的颜面,最后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可惜严世蕃聪明是聪明,却是不想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万万没想到嘉靖的脸皮竟然比他还厚,人家皇帝都想开了,反正自己都快死了,也不想留下一个千古昏君的骂名。反正历史向来都是胜利者所书写,谁又管你手里有没有什么证据
于是严世蕃杯具了,就和后世无数的上访者一样,“受屈含冤”被嘉靖给砍了。
当然,这些事情秦福不会知道,他只知道今天赵越这“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折”一递交上去,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原本嘉靖还在犹豫如何安稳的幽居深宫内院修仙练道,又能够不顾朝政,还不至于皇权旁落,也更好的加强中央集权,让天下人还知道又自己这样一个皇帝在,不至于被朝野上下所遗忘。
就在这几天,内阁中老首辅夏言和严嵩之间的斗争,已经接近了白日化了。
这两位权臣之间的斗争,未必没有嘉靖皇帝从中挑拨,故意玩弄权术平衡的意思在里面。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而嘉靖此时已经隐约有了扶持严嵩的想法,可又犹豫不决。毕竟这江山是他的,是老朱家的,他也不希望一个外人败坏了自己的天下。
可以说嘉靖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就在嘉靖心中还举棋难定的时候,赵越这家伙就好像是如有神助一样的冒了出来,递交了这么一份十分具有可行性的折子。
不得不说赵越选择的时机可谓是歪打正着,恰到好处。
虽然成立“大明人民医院”的事情琐碎复杂,可是治病救人之事,毕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哪怕最会挑刺的那些道貌岸然的御史们,也不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说这事儿行不通
读书人不是张口三皇,闭口五帝。成天到晚的讲上古人民多么的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嘛。
如今皇帝要给全天下的普天百姓送医药,送爱心,你们这些读书的士子要是嘴歪歪一下,那不就是和全天下的老百姓作对了么。
而且嘉靖想的也清楚,赵越既然承诺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自筹,那么这银钱方面的事情,就不会有人多嘴了。
反正现在朝野上下一个个的眼珠子通红,都盯在嘉靖的内库里的银子上,想要他们出钱,那是做梦都别想。
另外太医院这个部门可以说是无关痛痒的一个闲职部门,少有人会看中。
而赵越把改革的目标选择在这里,也不会触及到什么人的利益,当然对于刘玉山就不一定了。
可是一个小小的太医院院使,嘉靖皇帝会顾及他的感受吗?
当然不可能
最后还有一点,也就是最吸引嘉靖关注的一条,就是一旦做成了这件事情,他不光是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遍布到大明朝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个堪比三皇五帝传说中圣君的“千古一帝”。嘉靖还可以利用这可以做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庞大工程”,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加强自己的皇权,让朝廷重臣无法成为尾大不掉的祸端。
也正因为出于这一箭N雕的考量,嘉靖才能够当即答应了赵越的请求,然后破格提拔他做太医院的院判还从自己的内库中拨发银子给赵越做前期的启动资金……
而这些事情嘉靖能够想到,作为嘉靖身边多年来身边的心腹老人,秦福还有李方都能够想到。
所以秦福才会觉得赵越这一道折子递上去,可谓是“神来之笔”恰到好处
不过正所谓是恩威并重,秦福也是怕赵越一时得意忘乎所以,因此等一出来暖阁,就故意摆脸色给他看,希望让这小子能够冷静一番。
可是不曾想赵越是两世为人,这脑子转的比他想的要快得多,竟然马上就低头认错,这就大大出乎秦福的意料之外了。
直到此刻秦福心里面都想不明白自己把这赵越带进了京城,究竟是对是错。
可是就眼下来说,有了这么一个侄子,倒是让秦福忽然升起了几分期许出来,想着自己百年之后,秦家不至于没有人庇护,没了一个下场。
一时之间秦福私心作祟,暗自叹道,想自己给皇家卖命了一辈子,尽忠了一辈子,最后临到头,还是免不了给自己留一个后路。说来这也不算是对不起皇上,毕竟人人都有私心,此乃常情……
这样想着,自我安慰之下,秦福看赵越的眼神也越发的慈祥和善。
而赵越却是被看的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这老太监又在打自己什么注意。不过起码看秦福这样子,是不打算与自己计较了。
秦福示意赵越上前一步,和他走的近一些,于是这一老一小两个人就这样慢慢的走在后世的中南海中,向宫门处走去。
一群伺候的小太监见此不敢距离太近,远远的吊在后面,时不时看着眼前那个矮小的身躯旁边一个高高大大的大个子,这一副诡异诙谐的场面,让他们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疑惑出来。
秦福边走边说:“陛下今天精神不错,可是身子骨还有些毛病,日后你进宫的日子怕是要多了,你就要常留心一些。今天的事情不会对外面传,朝廷里夜不会有太大的动机。倒是内库那边伯父会替你盯着一些,自然不会让自家人吃亏。不过皇上交代你办的差事,你要小心行事,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还有刘玉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刘玉山背后虽然牵扯到宫里,也和几个朝中大臣有姻亲关系,可是想要动皇上眼皮底下的人,他还没这个本事。倒是有一个你要记住,医院的事情可以做,却不能留下把柄,让人找到了攻击的借口。否则到时候,就算是皇上看重你,你也要惹上一身麻烦,老夫说起来,也真的看护不了你们这些晚辈几天了。”
脸色使过了,该提醒的也提醒了,老太监的身影在赵越眼中也越发的变得蹒跚起来。
赵越低声应了,然后想了想,低声说道:“伯父的话小侄铭记在心,二爷那边小侄会好好相处的,起码有小侄的一天,二爷就一样快活自在。”
赵越这话一出口,走在前面的秦福身子就不由得顿了一顿,颤巍巍的,让赵越下意识的就伸出手一把搀扶住。
秦福回转过头,笑呵呵的看着赵越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人老了,上了岁数这身子骨就不成了,以后这家里的事情,还得你们年轻人来支撑。走了,去东宫见太子,坐车也要走一段路呢。”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一老一小相视一笑,显然都已经明白了对方的心思,这心思一通,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相互合作,就真的算作是一家人了。
既然是一家人,还有什么客气的。
于是在去东宫的路上,秦福对赵越那简直就是耳提面命,把这宫中和朝廷中不少可以说的秘辛都给赵越提点了一遍,这也多少有些抓紧时间培养后辈的意思在内。只不过大家心知肚明,不说罢了。
就这样时间仿佛也过得很快,转眼间两个人就离开了西苑,通过一道宫墙小门,进了赵越熟悉的,也就是后世闻名遐迩众所皆知的“故宫”。
东宫亦指太子。并不是泛指的哪一座宫殿。
《诗•卫风•硕人》中写道:“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亨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
当今大明嘉靖朝的太子叫朱载塥,年纪大概十一二岁,母亲是王贵妃,在他之前曾经也有过一位太子爷,可惜嘉靖子嗣单薄,孩子都好像是养不大一样,早早就夭折了。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了朱载塥成为太子的机会。可惜的是,现在的这位太子爷身子骨也不是十分的好,大病小病的不断,太医院那边整天的派人盯着。王贵妃更是整日里在佛堂诵经念佛,生怕自己的亲骨肉步了前太子的后尘。
而除了太子,嘉靖虽然还有两个儿子,可是也都是病秧子,年纪也不大,正是进学的时候。
故而和后世大清朝九龙夺嫡亲兄弟斗了个天翻地覆,骨肉相残的景象不同。嘉靖朝的皇位争夺,根本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要不是这样,嘉靖这个皇帝的宝座,也不会被地方的藩王盯上,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如今明太子朱载塥所主的宫殿叫慈庆宫,位于东华门内三座门迤北。也就是后世的撷芳殿一带,而最早也叫做清宁宫,据说是当年皇太后张太后的住所。不过现在,却是被嘉靖翻新扩建,作为太子的东宫所在。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