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生日

下载APP

第两百九十一章 生日

  元丰八年十二月戊辰(初八),兴龙节。

    

    /因赵煦还在守孝,于是,韩绛和吕公着,率领两府宰执以及辽、西夏、高丽以及于阗使者,于福宁殿外东上合门拜表称贺。

    

    /赵煦没有出面,只是派了冯景去表示答谢。

    

    /并赐宰执及各国使者金银器。

    

    /在大内,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虽然不能庆贺,可是,从赵煦早上醒来开始,上上下下的贺表,就不断送来。

    

    /御龙诸直、骨朵直、皇城司各亲从、亲事指挥。

    

    /以及内侍省、入内内侍省自都知、押班以下的内臣。

    

    /提点在京诸场务的文武官员,还有宗室、外戚、勋臣们……

    

    /贺表堆磊,以至于堆满了福宁殿的案台。

    

    /赵煦看着这些贺表,非常满意。

    

    /因为在他的上上辈子,在他亲政之前,每年兴龙节除了宰执和各国使者的贺表外。

    

    /他根本就没有接到过其他人的贺表。

    

    /特别是,掌握着皇城禁卫和他身边的御龙诸直以及亲从、亲事指挥们的贺表,赵煦从未见过。

    

    /或许上了,但他们的贺表被内侍省、通见司、皇城司或者别的什么截留了。

    

    /不要小看贺表!

    

    /这虽然是虚应故事的传统,但也是一种效忠的表示。

    

    /每一封贺表,都代表着赵煦身边三步之外的那些势力的效忠。

    

    /不过,赵煦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看这些贺表。

    

    /而是命人收拢起来,放到他的寝殿之中去。

    

    /他自己则带着身边的内臣、女官们,先到保慈宫里请安。

    

    /见到赵煦来了,太皇太后立刻笑了起来:“官家快坐到太母这里来……让太母好好看看……”

    

    /赵煦自是乖巧的坐到这位太皇太后身边。

    

    /太皇太后则仔细的端详了一番赵煦,道:“官家果然长大了不少呢!”

    

    /她回忆着,在二月于庆宁宫初见这个孩子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瘦瘦的、小小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如今却已经长高了许多,也变胖了不少。

    

    /面色红润,皮肤白皙,眉宇清秀,脸上的稚嫩在逐渐蜕去。

    

    /他确实大了许多。

    

    /再过几年,就可以大婚了!

    

    /赵煦则拜谢道:“此皆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之功!正是两宫慈圣保佑拥护,才让孙臣能平安长大!”

    

    /太皇太后笑道:“是祖宗福佑,也是先帝和英庙保佑!”

    

    /于是,早已经在保慈宫内寝里等候的高家人,便鱼贯而出。

    

    /所有人都盛装打扮,穿着命妇服和朝服。

    

    /“臣(臣妾)等恭贺陛下圣节,乞问圣躬安康!”

    

    /于是,一件件礼物,都被送到赵煦面前。

    

    /高公纪和高公绘的妻子,更是被选做了代表,将一条红绫亲自系到了赵煦的胳膊上。

    

    /也就是赵煦年纪还小,不然,高公绘就将作为代表来敬酒、祝觞。

    

    /“诸位国亲的心意,朕领了,铭记在心!”赵煦等着高家的那两个命妇将红绫系好、退下、再拜称贺之后就说道:“其他诸般繁文缛节,就都免了……各位国亲也都起来吧……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气!”

    

    /高家人自然非常开心,嘴上虽然说着不敢、不敢,可行动上却已经都坐了下来。

    

    /赵煦陪着他们说了话,高家人也知情知趣的拜辞。

    

    /等高家人走了,赵煦也起身,对太皇太后拜道:“太母,孙儿还要去坤宁殿给母后请安,晚些再来看望太母!”

    

    /太皇太后点点头:“官家自去吧!”

    

    /便命文熏娘,来送赵煦。

    

    /……

    

    /文熏娘将赵煦送到保慈宫门口,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话。

    

    /“官家,生辰安康……”

    

    /赵煦自然听到了,他微笑着点点头:“熏娘有心了!”

    

    /然后便带着人,从保慈宫前往坤宁殿。

    

    /十二月的皇城大内,已经很冷了。

    

    /但汴京城依旧没有下雪。

    

    /昨天宋用臣也报告了,河北、京东没有下雪的事情。

    

    /所以,昨日两宫就派了左相韩绛率领大臣,去汴京城城外的南郊代表赵煦祈雪。

    

    /刚刚走到半路,冯景忽然惊喜的说道:“大家,快看,下雪了!”

    

    /赵煦抬起头,果然看到了,天空中开始飘起一片片小小的雪花。

    

    /下雪了!

    

    /而且是在赵煦的圣节!

    

    /“瑞雪兆丰年!”赵煦的心情也变好了,他的记忆里已经记不清,上上辈子的元丰八年是哪一天下的雪。

    

    /但他知道,他会记得今天下的这场雪。

    

    /……

    

    /向太后坐在坤宁殿的内寝。

    

    /她身后的坐褥上,整整齐齐的放着一些东西。

    

    /今天一早开始她就这样坐着了。

    

    /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也有些忐忑。

    

    /更不时的问着身边的人:“六哥去哪了?”

    

    /在得知官家去了保慈宫后,她吁出一口气,放松了不少。

    

    /等人来报告,官家从保慈宫出来了后,她就又开始问:“六哥到哪了?”

    

    /直到下面的人告诉她:“官家在来坤宁殿的路上!”

    

    /她这才欢喜起来,之前的担心,全部消失的干干净净。

    

    /左右也都来道贺,向家的命妇们更是都松了口气,一个个嘴上像抹了蜜一样的说起了好话。

    

    /向太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散过。

    

    /“娘娘……”石得一来报:“大家已经马上就到坤宁殿!”

    

    /向太后于是立刻对左右吩咐:“都快快准备好……”

    

    /“娘娘放心!”

    

    /向家的人,自然都先藏到了内寝之中。

    

    /左右女官、内臣,则恭敬的退到帷幕两侧。

    

    /这个时候,殿外传来了声音。

    

    /伴随着一个个内臣的拜贺,向太后微微坐直了身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旋即,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大殿,来到她面前,然后规规矩矩的跪下来,拜道:“儿给母后问安!愿母后安康!”

    

    /“我儿来了,让母后好好看看!”向太后的声音带着喜悦,她起身来到赵煦面前,然后将这个孩子抱起来。

    

    /感觉这个孩子的身子,比记忆里要沉十多斤。

    

    /顿时她就欣喜的说道:“我儿今日十一岁了!”

    

    /“再有三年,就可以加冠成服大婚了呢……”

    

    /赵煦则亲昵的说道:“儿就算再大,也是母后的儿子!”

    

    /向太后听着,不由得眼眶一热。

    

    /昨夜她做了一个噩梦,梦到官家长大了,却只去皇太妃朱氏处请安。

    

    /她派人去请官家,结果被冷冰冰的回绝:“朕的母亲是皇太妃!”

    

    /她被吓醒,一抹脸全是泪水。

    

    /早上起来后,更是魂不守舍。

    

    /好在……好在……这个孩子确实孝顺!

    

    /那只是一个噩梦而已!

    

    /向太后抱着赵煦,来到了那张坐褥前。

    

    /然后将赵煦放下来:“六哥快来看看,这些衣服可还合身!”

    

    /坐褥上,放着一件件明黄色或者褚黄色的天子常服。

    

    /赵煦见着这些新衣服,立刻就开心起来。

    

    /一件件拿起来,然后和左右吩咐:“快快伺候我换衣!”

    

    /于是,便换上了一件厚实的冬衣。

    

    /穿在身上,衣服很合体,也很舒服。

    

    /赵煦炫耀的转过身,和向太后道:“母后给儿准备的衣服,可真好看!”

    

    /向太后看着赵煦穿上那件褚黄色的冬衣,微笑着点头。

    

    /这个时候,向太后身边贴己的女官张氏趁机说道:“大家可知,这些衣物,都是娘娘在坤宁殿里,一针一线,亲手给大家缝的……”

    

    /赵煦听完顿时眼眶一红,就跪到向太后面前,磕头说道:“母后保佑拥护儿臣,更亲手为儿缝衣……”

    

    /“慈母之爱,儿臣无以为报!”

    

    /“待儿子长大,一定孝顺母后,报答慈母之爱!”

    

    /向太后顿时就流下眼泪,抱住赵煦,说道:“母后有六哥这句话就足够了!”

    

    /昨夜的噩梦,实在吓坏了她!

    

    /这个时候,一直在内寝之中等候的向家人,一涌而出,来到殿上,对着正抱在一起的母子两人拜贺:“臣(臣妾)等恭贺官家圣节,恭祝圣躬安康……恭贺慈圣……母慈子孝,诚为千古佳话!”

    

    /没有比向家人现在更开心、高兴的事情。

    

    /有了小官家,向氏富贵便无忧矣!

    

    /于是,这一日的坤宁殿,洋溢着欢快幸福。

    

    /赵煦更是在坤宁殿中,陪着向太后和向氏外戚,用了午膳。

    

    /期间,他自然是优容宽厚,不断对向家人嘘寒问暖。

    

    /对向宗良和其妻子,更是直接以‘舅父’、‘舅母’相称。

    

    /向宗良和他的妻子,自然是喜得脸都涨红了。

    

    /虽然连称不敢,甚至跪下来,坚决要求赵煦收回敬称。

    

    /但赵煦用一句:此乃家宴,并无君臣之分。

    

    /还拿着先帝对待曹佾的例子举例。

    

    /哄得向家上下,如饮纯酿。

    

    /向太后更是无比满意,也无比欣慰。

    

    /所以等用午膳,向太后就将赵煦叫到了她面前,问道:“六哥,可去过皇太妃殿,给皇太妃请安?拜谢?”

    

    /赵煦摇摇头,答道:“儿想着,给太母、母后请了安,再去姐姐处问安、拜谢!”

    

    /这符合他的尊崇礼法的人设。

    

    /向太后欣慰的道:“那就快去吧!”

    

    /“到了皇太妃殿,记得替母后感谢皇太妃……”

    

    /赵煦眨着眼睛。

    

    /向太后摸着他的头,道:“若非皇太妃,诞育了六哥,母后该怎么办?”

    

    /没有儿子的太后,是不会有权力的,更不会被人尊重,甚至可能被人遗忘!

    

    /但只要有儿子,哪怕是养子。

    

    /那么,一切都将有依托。

    

    /自然,向太后对朱氏的感情,很复杂。

    

    /既怕她抢了自己的儿子,同时也很感激她。

    

    /赵煦自然看得出这些微妙的情绪,于是握住向太后的手,道:“儿虽不是母后所出,可不知为何,在那日在庆宁宫中见到母后,就倍感亲切……似乎前世和母后就已有母子之情一般……”

    

    /向太后听着,看着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孩子。

    

    /莫名的,想起了她那个在襁褓里,连眼睛都没有睁开就已经夭折的儿子。

    

    /于是,泪流满面的抱住了赵煦。

    

    /“我儿……真是母后的儿啊!”

    

    /很久以前她就想过,那个孩子若是还在,也肯定和六哥一样聪俊、孝顺。

    

    /现在,她知道,自己想的没有错。

    

    /一定是那个孩子,知道她每日都在思念,所以和佛祖求了情,重新回到了她身边。

    

    /于是,她低低的念了一句佛号:“阿弥陀佛!”

    

    /向家人和向太后身边的人,看着母子两人抱在一起的画面。

    

    /纷纷露出无比欣慰,也无比自豪的笑容来。

    

    /……

    

    /赵煦离开坤宁殿后,径直去了坤宁殿后的皇太妃所居的太妃阁。

    

    /给朱氏问了安,朱氏看到他来,仔细欣喜若狂。

    

    /母子两人说了一会话后,就在赵煦的提议下,带着两个公主和才两岁的普宁郡王赵似,重新回到坤宁殿,给向太后请安。

    

    /朱氏不需要赵煦暗示,更不需要引导,她就很自觉的在向太后面前,以妾身自居,伏低做小。

    

    /朱氏的谦卑表现,让向太后非常满意。

    

    /于是赏赐无数财帛!

    

    /就连赵煦的两个妹妹和胞弟赵似,也得到了大量赏赐。

    

    /喜得朱氏眉开眼笑,也让向太后彻底放心——朱氏就不是个会争权夺利的,更不是个欲壑难填的人。

    

    /现在的待遇,她就完全满足了。

    

    /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