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博弈

下载APP

第十一章 博弈

  他失算了。

    任窘看着面前被他组装拼接好的教具,表现得有些迟滞。

    与先前他选了能源相关的随机选项,然后出给他冷聚变相关知识不同。

    这一次当他选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随机选项后,出给他的东西,并不是这里人工智能领域里某个单一分支的技术。

    而是一个囊括了整个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所有相关知识的研究目录。

    他要想弄明白人工智能是怎么一回事,就必须按图索骥地照着目录提供的参考,一个条列一个条列地找过去,学过去。

    也正因为一开始给他的是目录。

    在目录教具的拼图碎片出现后,由于复杂程度不高,任窘还以为这里提供给他的,是像冷聚变一样,针对他先前行为对应生成的片面知识或技术。

    用来组装冷聚变教具的碎片、零件之所以那么复杂,是因为还额外附带了用来提供实操的模拟环境。

    如果去掉实操部分,冷聚变教具本身的复杂程度并不比先前那些启蒙教具高多少。

    正因为抱着这样的惯性思维,在拼合组装的过程中,任窘都开始考虑接下来的行动方向了。

    然而当目录教具完成,向他展示完自身内容后,任窘知道。

    无论他先前对自己接下来的方向考虑了多少,在他看到目录内容后,都会被推翻。

    因为他接下来的所有行动,就只能先围绕目录教具提供的范围进行了。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试图将他的被大数据分析的范围,限定在一个有限区间内的阳谋。

    他想通过这里提供的知识,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提升自己。

    可以,这里允许他这么做。

    即便是一些存在一定的不可控风险的知识,只要他需要,这里也会提供。

    但同时由于他表现出了‘有所求’的状态,也相当于给这里在大数据分析他时,提供了一个能够限定范围的契机。

    如此全面且成体系的人工智能科技,这么大大方方地摆在了他面前。

    而不是通过某一个分支领域引他入门,然后再向其它分支拓展。

    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再由面及体,层层递进。

    这种突然将一个整体展现在他眼前的行为,反而让他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寻找切入点,是一个由他自主做决定的过程。

    找到切入点后开始拓展,一样是一个由他自主做决定的过程。

    这个不断重复做决定的过程,就是他被大数据分析时,剖析建模画像他的依据。

    先前那种这里提供什么,他就学什么的状态,虽然一样被纳入到了大数据分析之中。

    但由于他借助相应知识完善认知模式,提升自己的过程,主体表现在内而不在外,就算能被作为建模画像的依据,局部而言也没有太多价值。

    毕竟这种这里提供一类教具,他就跟着学的方式,无论对这里,还是对他,都太过被动。

    反而是这种需要让他向外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学習模式,才在这里大数据分析他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有利。

    面对这种摆明了阳谋的局面,任窘还能怎么办。

    学呗。

    阳谋之所以是阳谋,就是因为无论怎么选,他都没得选。

    他是可以放弃学習这摆在眼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回到先前那种随机选择选项,出什么他学什么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的本质,与眼下的这种被限定范围的状态没什么区别。

    因为这里所谓的随机,即便单个选项上真随机,整体上的选项库并不随机。

    基于这里的教育体系而提供给他的一系列教具,其实就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他不用猜都能知道,不会有超出教育体系的内容。

    而这里的教育体系,对正在被大数据分析的他而言,何尝不是一个限定范围。

    无论按照目录提供的范围主动学習,还是跟着被随机出来的教具被动学習,他被大数据分析的这件事不会有任何改变。

    除非他从现在开始彻底放弃完善认知模式,提升自己的这个意图。

    不然他被这里的大数据建模画像,就只是一个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

    不过就算他以这种方式被这里的大数据建了模,画了像,又能怎么样?

    已经不在乎自己被大数据分析的任窘,不用动脑子想,都能想到基于他现状的建模结果。

    一个正体不明的学生。

    他是学生么?

    他是,但他又不是。

    在这里接受再教育的他,确实是一个学生。

    可一个学生的模型,并不能将他整个人囊括进来。

    因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他这种孤身一人的状态,注定是一个变量稀少的简单模型。

    想要尽可能地将一个人囊括进一个大数据模型里,那必须得预先提供一个复杂环境,不断增加变量,通过被分析对象应对变量时的反应,来完善模型。

    而他的周围,有能提供诸多变量的复杂环境么?

    有,但那是虚拟世界,需要他通过登录舱完成接驳。

    只要他一直不登录虚拟世界,那这个由虚拟世界提供的复杂环境,就只能一直持续等同于不存在。

    他不认为这里会预料不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后,会有怎样的建模结果。

    也知道这里一定会有对应的处置措施。

    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措施,只要他一直保持现在这种透彻状态,并尽可能不受外部施加变量的影响,那他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无视这里的大数据分析。

    嗯......

    他认知模式里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需要有一个大的更新了。

    他原以为,人工智能只是网络科技发展上的一个分支,然而通过目录教具查询找到的总概的表述,作为分支的并不是人工智能,反而是他认知模式里的网络科技。

    怪不得原本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一直都很难符合大众及商业的期待。

    想要点出人工智能这个虚拟领域的智慧果,需要的前置条件实在有点多。

    看完了总概里的内容,任窘这才算真正意义对人工智能的存在,有了一个大体的认知。

    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像地球生命的自然演化。

    如果以主观角度看待演化历程,在人类这个智慧生命诞生前,地球的生物圈其实一直都在憋着能演化出人类或其他智慧生命的前置科技。

    细胞,多细胞合作,细胞分化,消化系统,被动感知器官,主动感知器官,协调系统......

    正是这些前置科技被地球经过亿万斯年的演化积累,给憋了出来,然后才有了人类这个通过凑合着拼凑这些前置科技而诞生的智慧生命。

    当然,这是站在以人类为主视角的主观看法。

    地球本身或许并没有这个想法。

    甚至如果地球有意识的话,那么说不定地球正攒着灭绝人类的灭世天灾呢。

    而人类试图点出人工智能这个科技结晶,虽然有着人类主观能动性地推动,但人工智能的诞生依然遵循着这个演化规律。

    人类想要创造一个人工智能,哪怕只是人类幼儿程度的人工智能,都需要大量的前期积累。

    逻辑,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差分机,电脑,互联网,超级计算机,手机,神经网算法......

    没有足够多的前置科技的积累,就想通过一段代码,一台电脑,就想让程序完成向智慧的跃迁,让人工智能诞生,简直不要想太多。

    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了这种事,那毫无疑问,一定是外来的人工智能入侵地球了。

    人工智能没有正式诞生之前,想要创造一个人工智能千难万难,而一旦人工智能诞生,那接下来的诞生过程,就不比人类造人困难多少。

    看完了人工智能科技的总概后,任窘现在不得不面临一个抉择。

    那就是他是选择基于这里提供的生产力条件,制造一个人工智能管家,还是只选择学習这里的人工智能科技所需的各类前置条件。

    这两个选择他只能选一个,不能两个都选。

    这个选择限制并不是来自这里,而是他通过通读总概后,自己得出的结果。

    创造人工智能,就像是生孩子一样。

    一对夫妻,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无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基于夫妻基因而降生的孩子。

    制造人工智能也同理。

    一旦任窘选择在这里制造一个人工智能管家,那么就相当于在他的认知模式里印刻下了一个模板,让他以后制造人工智能的时候,只能以这个人工智能为制造依据。

    之所以存在着这种在他原本的认知模式里,显得如此不科学的限制。

    是因为这里提供的人工智能制造技术,还涉及到了人体神经科学,以及人格心理学。

    他在制造专属于他的人工智能的时候,需要分享出自己这个身体的一部分神经系统,作为让程序跃迁成为智慧的依据,并以他的人格表征为模板,赋予人工智能以性格。

    任窘不知道遭遇特殊事件后的自己,还受不受这种限制的影响。

    但既然他不确定,出于保险考虑,那就以还受限制影响为前提。

    既然会对自身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那选择应该会变得很简单才对。

    想都不用想,直接排除在这里制造人工智能的选项,选择学習前置科技的选项即可。

    但这个抉择的难点就体现在了这里。

    孤独,是任窘目前面临的最大敌人。

    如果他不通过制造一个能解除他孤身一人状态的人工智能,在接下来难以预料长短的替活岁月里,他只能继续这样一个人孤独下去。

    不想继续孤独的选择很简单,要么制造一个可对话对象,要么登录虚拟世界。

    显而易见,这就是这里针对他的另一大阳谋。

    如果是全身心处在冷静过头心理状态的任窘,这种阳谋应对起来,对他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身处在狗窝里的他,只要让自己处在无思无想的状态,任何孤独都影响不到他。

    之所以他在狗窝里的时候,需要阅读手机小说解闷,是因为他不想让自己处在那种与死了没什么区别的状态里。

    可如果来到这种总是让他细思恐极的环境里,面对这种外部环境的不友好,他想保持多久就能保持多久。

    但当前状态的他不行,因为这个身体并不是他本体。

    就算他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这个身体的生理表现,但一些生物本能积累久的话,也不是他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一个身体状态健康的人,是不可能忍得住孤寂的。

    无论寄情于什么,都得存在一个分散孤寂的对象。

    网络时代之前,阅读,书写,绘画,书信往来等,都能成为排解孤寂的手段。

    但这些排解手段终归是有限的,大部分不得不身处孤寂的人,都没办法通过相关手段彻底无视孤寂。

    宅家一族为什么能在网络时代到来后,大规模出现。

    原因就在于,网络能给孤身一人的人类个体,带来极容易拉迳人与人心理距离的社交途径,和最大可能转移注意力的娱乐活动。

    难以忍耐孤寂,是人类的本能。

    因此这个针对他控制自身不受外界变量影响的阳谋,刚好卡在了让他比较难受的点上。

    好吧。

    不愧是各方面都较为发达的未来社会。

    这阳谋布局布的,他着实找不到好的应对办法。

    任窘犹豫了片刻后,果断选择了只学诸多前置科技的选项,而且是所有前置科技都学。

    通读总概之后,他了解到,如果只是解决产能设备的控制问题,多个前置科技联合使用就能解决。

    但由于原本不在他考虑范畴内的虚拟世界,必须重新纳入,因此他必须得从这一整个科技体系里,将那些能让他提升底气的东西学个够。

    毕竟他既然已经选择走这条路,虚拟世界,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接下来不确定什么时候必去的地方。

    他只能在这里学到足够多的东西,才能尽可能减少虚拟世界对他的不确定性。

    对一个事物存在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是该事物存在太多未知。

    任窘不惧怕虚拟世界,他惧怕的是这里有可能借虚拟世界对他使用的那些未知手段。

    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这种未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