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拜访金庸

下载APP

第371章 拜访金庸

  2005年3月11日,于薇薇抵达港城。

    随行的还有国内总公司派来的几名员工,一个码农负责把网站服务器部署运营起来,后续再进行招人代替。

    “薇薇,港城这边的公司,你当CEO了!”

    赵晗笑道,“有IDG的一些人员协助,资金也是比较充裕,1000万美元可以支配!

    工资标准,也是直接按港城这边的来,月薪3万块港币。其他的,也有两万港币。”

    “具体负责什么呢?”于薇薇放着国内的静静阅读网一把手,大好前途的位置,跑来港城,一方面是工资明显要高的多,另外,就是想要其想要获得更大的个人事业发展空间。

    仅仅是静静阅读网,已经渐渐难以满足她的进取心了。

    赵晗笑道:“你要做的,就是在港城这边,先做繁体中文小说站先给练手做起来。以后,有的是把国内成功的商业模式出海,复制到其他市场的机会。

    港城练手后再去北美,英文小说站先做起来,一开始,找一些翻译,翻译国内静静阅读网上的网文,采取付费机制!

    初期翻译之后,很快切换到,直接接受本地的签约投稿为主。国内静静阅读网,以后你需要将其模式出海,至少人口比较多的发达国家市场,都会复制一个分站。”

    “只有静静阅读网不同语言版本?”于薇薇来的时候,似乎是听到了搞视频业务的。

    赵晗很满意其进取心:“嗯,还有就是等到NETenjoy,视频网站做出来之后,你负责北美那边的运营,包括小说网站和视频网站。

    除了网站运营,你要做的是不断的购买一些廉价的影视作品的互联网版权,一些老影视的网络版权,尽可能把港城这边影视版权多买一些。

    也做投资影视,规模小一点,300万以内一部片,大致上,影视投资是预算让幕后人员,作为幕后的费用,尽可能不要任何有名气高片酬的明星。

    题材,可以考虑静静阅读网,一些比较热门的题材,比如重生、穿越什么的。

    跟港圈影视圈,先建立影响力,拉拢底层的,吃不上饭的!他们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高层的明星、大导演,以后再合作!”

    于薇薇问道:“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我要做的主要就是一个,把国内的网站商业模式,复制到全球。另一个,开始布局娱乐行业,打通网文改编影视作品。这些改编的影视作品,除了在传统的影院、电视等等媒体放映之外,还作为视频网站的版权储备。”

    “嗯!”赵晗说道,“就是把国内创新的一些模式,复制到海外!有上亿语言的语种地区,都有必要考虑复制一下。太小的语种,就没必要了!

    对了……印度如无必要,不投资!我不要印度市场长期发展,那是外资坟场,所有挣到的钱,都带不出去!”

    于薇薇虽然不了解,什么叫做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梗。

    但是,赵晗却是深有体会的。

    如,后来种花家企业为印度建通信铁打,先期免费给其建了几百个,这也是国内市场惯例,先给你试用一下,后续通过其他的采购挣钱。

    印度通信公司完全是厚着脸皮,直接追加2000个订单,0元。

    因为,印度有个奇葩的法律,之前合同签了0元,那么,以后你就得不准高于0元供货,且,你铁塔0元不要钱,他只要铁塔,其他的通讯设备不采购。

    然后。种花家企业被印度的不要脸的吃相给吓到了,感觉不妙,立马注销印度公司,快速止损。

    而后来,种花家企业撤出之后,没有物廉价美的种花家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后,欧美厂商,涨价几倍,敲骨吸髓。

    人家国际巨头……被印度教训了很多年,知道对付印度,主要遵循,不转让技术,不在印度设厂,垄断高价,不断的不要脸的压榨。什么长远利益和口碑,不存在的,在印度就不能考虑长远利益。

    魔法对抗魔法,才是正确的方式。

    而一些被印度忽悠,去印度投资建厂,还搞产业链的,那就惨了,基本上,投资在印度的资产,默认白送给印度的。只要你敢追加投资,后续的投资和利润,别想要出去了。

    一些有丰富的外贸经验的贸易商的,都是知道印度只能收全款才发货,只做一手钱一手货的生意,才不容易吃亏。

    ……

    2005年3月13日。

    经过IDG的关系介绍之后,赵晗、陈文文和于薇薇一起到金庸老先生家中拜访。

    作为武侠小说巅峰时代宗师,金庸可以说是,种花家当代通俗文学领域最厉害的一个人。

    其他的,那些所谓文学成就多高的,对不起,历史长河中,名著都会是通俗文学,而不是那种所谓文学性更高的作品。

    某种意义上,如果要评价,当代的四大名著级作品,赵晗觉得,那应该就是金庸武侠小说。

    或许,几百年后,金庸武侠经过岁月的沉淀,能获得那样的历史地位。

    其他的任何文学家,别管什么诺贝尔文学家,或这奖那奖,其实……最多就跟历史上,考上科举状元一般的人物,油水能记得历史上那些有名的科举状元?

    此外,各种文学奖的作者,作品也没有多少读者,很多很快就被历史遗忘,仿佛不存在过一般。

    真正有生命力的小说,不是那些文学界认同的,而是,民间一直最热的作品,几十年后,热度不减,成为了民间的文化符号一部分。

    武侠文化无疑是现代种花家的一种新的中华文化,而金庸无疑就是其中的绝对的里程碑和代表。

    “金庸老先生,我也是一名作家。在网络上写小说的,《洪荒之龙》是我的作品,我是带着作品,来看望您的。”赵晗笑道,“还有我一位朋友,现在国内年轻一代,武侠小说最卖座的柳梦程小姐的《雪中剑道行》我也带来了。”

    “我不太上网,网上有些东西,还是家人打印给我看的。”金庸笑了笑,“不过,我觉得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文化,我们那个年代,在报纸上写武侠小说,就是最时髦最流行的文化了。你们,年轻人更厉害,在互联网上写小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