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会忽悠的赵晗

下载APP

第398章 会忽悠的赵晗

  “好吧!”赵晗无奈表示说道,“我会成立微博种花公司,微博国际公司。

    微博国际最大的蛋糕鹰酱、欧盟主要的发达国家市场。亚洲的印度市场,也给微博国际。

    微博种花公司,主要是以种花市场为主,附带着周边市场,你看可以接受吗?”

    熊晓鸽问道:“切割成两块之后,估值应该打折扣吧?”

    “我认为微博,将来会做到世界头部的社交平台。”赵晗表示说道,“将来,人类大概有三大最顶级的社交媒体平台。一个是脸书、一个是腾讯,另一个是我的微博。三者最终将会达到10亿以上的用户体量。”

    “10亿用户体量?”熊晓鸽想了想,“现在全球才10亿互联网用户体量!你觉得,有可能吗?”

    这可不是赵晗乱说的,10亿体量是这样算的。

    脸书网后来达到26亿用户规模,达到互联网产品的巅峰体量。

    腾讯后来在微信时代,13亿月活,几乎把国内所有上网终端都渗透了一遍,海外用户相对而言聊胜于无。

    而赵晗的微博,是对应两个产品,后来的新浪微博和推特。

    合并统计,新浪微博后来月活6亿用户,推特月活4.5亿用户,加起来可不就是10亿用户体量?

    “增量用户啊!”赵晗表示说道,“中国每年增量的宽带用户1000多万。国际上的互联网终端一年增加几千万上亿。未来,随着新的上网终端,比如手机上网也算是网民,互联网用户数量会爆发式增长,一年增长两三亿也不是没可能。悲观一点看十年后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我觉得20亿规模。中性看待我觉得30亿规模。乐观一点看待,我觉得10年后全球50亿互联网用户不是没可能。”

    这数据并不是赵晗乱说,后世互联网用户,确实达到了惊人的50多亿格局。

    不是PC互联网牛逼,而是……手机太牛逼了。

    后来手机上网直接降低了互联网用户的门槛,一下子,把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规模,拉上了一个如梦似幻的高度。

    “好吧,数据方面我比你知道的多。姑且认同你的看法吧,你估值多少呢?”熊晓鸽说到。

    “对标脸书,一个亿美元的估值!”赵晗说道,“这是让利了,很快你会看到,一年内脸书估值上5亿10亿,几年内百亿美元,之后,几百亿美元上市。”

    嗯……脸书短暂可以跟谷歌PK,后来还是市值远低于谷歌。主要原因,是谷歌的业务板块范围太广。

    但总体而言,后来的脸书也应该是流量红利头部的玩家。圈占了大量的廉价的用户,只需要想法子变现,就有可能持续的增长其利润规模。

    赵晗的意思是,腾讯牛逼也,脸书牛逼也,你认同这两个牛逼。

    我的项目四舍五入,跟它一样牛逼,所以估值跟它一样,没毛病。

    “但问题是,你切割了国内的业务。海外业务,仅仅停留在PPT阶段,1亿美元不可能!我觉得,最多5000万美元!”熊晓鸽表示说道。

    “好,大佬,成交!你投多少?”赵晗问道。

    “500万美元,10%股权吧。”熊晓鸽犹犹豫豫的表示说道。

    “可以!”赵晗觉得放长线钓大鱼,PPT一开始卖的价钱低一点没毛病。

    500万美元投资,10%的股权。

    也就是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版的微博国际天使轮的估值就达到5000万美元。

    这估值对于一个PPT项目而言,并不低了。

    要知道,脸书的第一轮风投,也仅是50万美元,之后,再一步步的吸引更多轮风投,逐渐的把规模做上去的。

    后来,推特被马斯克收购退市的时候400亿美元的市值,相当于脸书后来市值十六分之一。

    微博后来市值,30亿美元的市值,比推特的市值还不如,而微博其实用户规模、营收和利润,比推特要好的多。

    总的来说,就算是推特加上微博,两者市值加起来其实只有脸书的十五分之一。

    当然了,后世的马斯克为啥要私有化推特?除了因为,收购推特,有利于特斯拉和其他产品的宣传。

    更加上,推特4.5亿活跃用户,价值400多亿,平均一个用户不到100美元,在马斯克眼里恐怕是太便宜了。

    毕竟,你要自己投资,从头开始花钱买流量,硬生生的造出一个4.5亿活跃用户的平台,400亿美元未必够用。

    后来的微博,要用户规模有用户规模,要营收有营收,要利润有利润,估值低的令人发指,更大原因是地缘政治。假设,不存在这种不确定性风险,估计,市值三四百亿美元,并不过分。

    毕竟,以微博那用户体量,同样砸30亿美元,是买不到那样等级的用户流量的。

    赵晗现在用脸书网一半的估值卖PPT,是觉得理直气壮的。

    主要就是以脸书是社交媒体,我也是。脸书估值多少,我打折……

    这套话术,只要风投相信,那就好办。不信的话,就忽悠不到。

    这些商业模式是新的,最终值多少钱,鬼知道?

    只能是乱猜!

    但是,遵循一个道理,以后流量和用户的价值是会涨价的,早投资早受益,不仅仅享受的的是用户规模增长的红利,更能享受用户和流量价值变贵的红利。

    互联网项目一般是早早投资的项目,容易成用户和流量过剩的卖家,以后卖流量都赚的盆满钵满。

    投资晚的互联网公司,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买量,所以,越晚入局互联网,在成本上越是吃亏。

    随着后来互联网用户数量见顶之后,流量价格也变贵了之后,创业门槛更高之后,天然就排斥后来者创业。

    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创业现在只存在两次战略级的,一次机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PC互联网时代能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进行提前布局。

    另一次机会,则是移动互联网初期,在其他APP还未大规模开发出来之前,提前抢跑。

    这两次机会,都是能吃到流量红利。

    至于等到后来用户流量见顶,买量价格逐渐变成天价之后,也不是不能投资,只能说成功的概率更低,回报率也会因为成本变贵而变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