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授之以渔

下载APP

第516章 授之以渔

  互联网企业发展到最后,最主要的成本与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人才、人才还特么是人才!

    或许,有些互联网企业的成本大头,是是房租、硬件、带宽、版权、推广成本等等……但长远来看,人才是主要成本支出,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利润来源于人才,而成本也是来源于人才。

    如果人才的开支太贵了,创造不了利润,反倒是持续亏本。除了方向性错误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制度不行,导致了带薪拉屎的员工太多,创造价值的很少。

    思考如何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利益,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如果,人员过于臃肿,而有价值的项目很少,而且还搞低效率卷,图耗时间不产生效益。那么,要么就是有才能的受不了,选择了离开。剩下的,一堆带薪拉屎,却特别会表演勤奋的表演型员工。

    什么原因导致,大量员工带薪拉屎,工作效率低下。

    一种情况是待遇太低,自然不能指望人才发挥出太大的才智。若是待遇不低,依然效率低下,那就是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就如,后来一部分资金充裕的大厂,本着即便是我不需要的人才,也招聘过来,避免友商获得人才。

    这种……尽可能的超过自身需要的人才的拉拢到大厂体系中,造成市场上程序员的薪酬增长速度,超过了行业营收增速。导致相当于规模小的创业团队,雇佣不起高水平的程序员。

    因为,在大厂的刻意拉高水平的程序员的薪资待遇,导致这些程序员的年薪价格,可能比初创企业所有的资金都要高。

    某种意义上,程序员薪酬很贵,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成了互联网大厂,最主要的开支大头。

    这种情况下,未雨绸缪自己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作为一种补充,也是很有必要的。

    短期来看,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浪费资金。

    但长远来看是可以节约成本,因为自家企业培养的人才,学历上仅是中专,职业技能可能会匹敌本科。

    只要教学质量达到要求,用这些学历只有中专,但技能不逊色本科的程序员,确实会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文静技术学校,今年9月份,要开学。”

    赵晗说道,“上半年,就需要筹备师资力量。不要怕花钱,一定要有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读技校的,应该是文化课不行,至少是贪玩或者偏科,应该不太可能通过高考这条路上大学了。我们提供另一条,定向培养手艺的路。不仅是对家乡做贡献,长远来看,我们企业也是受益方。”

    陈文文点头说道:“我会把文静技术学校搞好的!”

    这个学校,不仅仅是公司的人才培训基地。而且,还会是成为扶贫项目,如果,培训成功,掌握了一门手艺,就有可能,被文文静静科技公司招募,成为一名基层员工。其实……对于一个本地的普通人而言,也算逆天改命了。

    “文静技术学校,初期投资1000万元。后续……每年追加不少于1000万资金。”

    赵晗说道,“如果今后需要扩招,也会追加资金。

    学校,永远坚持非盈利,不收学费。

    毕业生,择优录取。

    不优秀的……其实,其自己后续钻研一番,或许也能找到出路。”

    “老板,对老家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沈春花不由感慨说道。

    老家冶山镇,即便是想要招商引资1000万规模的企业,也很难吸引到企业的入驻。

    原因也是很简单,国内和省内穷成这样的村镇,并不少见。而相对而言,冶山镇的基建和交通,还不是那么好,自然也很难吸引到什么企业入驻。

    即便是到后世,冶山镇第一大产业是旅游服务业,坟地产再加上一些历史古迹,主要大头是县城人,上坟经济。

    只不过,县城后来也渐渐有钱了,再加上,不少县城人有些是在大城市发展,清明冬至到公墓上坟,就近消费,导致了这里所谓的“旅游业”,渐渐的占据了整个镇GDP的半壁江山。

    后来还搞了一座大型水泥厂和其他的一些工业……工业也有了一些基础。

    即便如此,后来镇上的经济结构,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务农的。

    嗯,农村后来稍微升级了一下产业,比如,农民也开始接触互联网,网上直播带货,直接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对少数个人网红,或许能改变自身经济条件,但大部分农民,其实即便触网,在网上带货,也未必有什么效果。

    主要是,后来带货太多了。

    某种意义上,特别穷的地区,很多人改变家境的出路,最主流的还是高考,考上比较好的学校,然后,通过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改变家境。

    但这年头的高考,对于冶山镇这种教育极其落后。村、镇的很多小学中学,只有特别穷的家庭,会就近读书。稍微有条件,其实都愿意到县城读书。

    比如,赵晗就是从小学就在县城,然后按部就班,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大学。但是……这还是县城的教学水平,跟乡镇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结果。高考的分数,并不会因为,你在乡镇读垃圾的中学,而给你降低分数线。

    同样是高中,现成的一中,貌似现在基本上九成多都是能考上大学。二中基本上也维持在六七成以上考上大学。到底下乡镇中学,惨不忍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录取只有几个。

    即便是以后高考扩招,到了乡镇中学,录取率也是非常低的。

    某种意义上,就教育资源而言,乡镇算是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赵晗觉得没能力给本地弄一所大学的情况下,一家互联网大厂,配套的职业技术学校,及格的可以包分配体面工作。

    其实……已算是对老家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了!

    某种意义上,比直接投资一个亿,更有效果拉动本地的经济。原因是,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大概率还在县城。

    有可能,未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乡镇成立分公司,就业安排在老家的乡镇,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强调技术的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能供给几十个高薪的就业机会。

    剩下的,即便是没有被录用的人才,也有可能后续自己利用技术,寻找一些就业甚至创业的机会。

    这种可持续的提供一个高薪就业机会的窗口,赵晗觉得才是给老家最大的礼物。

    ……

    在参观了校舍之后。

    赵晗带着陈静静和柳梦程,又跑到了森林中的养蜂场参观。

    “杨老六,你的养蜂规模扩大了不少呀!”赵晗笑的看着林中的养蜂场。

    “扩大了十倍!”杨老六骄傲的表示,“以前一年我就养1000多斤蜂蜜,现在一年产出1万多斤。也多谢赵老板,你高价采购,品牌厂子就在本地,所以,我敢养更多。”

    “能照顾的过来吗?”赵晗不由问道。

    “一个人当然不行,所以,我雇佣了一些亲戚。”杨老六说道,“雇了三个人,分工合作,加上散养一些,不要求蜂群产量高,只要求扩大蜂群数量,尽可能采一些。扩大产能,是可以做到的!”

    “品质没有下降吧?”赵晗舔了一口刚采集的蜂蜜。

    “当然没有!

    一开始6块钱一斤,现在提高到7块钱,而且,白莉蜂蜜承诺,质量没问题,每半年上调一次收购价。

    基本上,经常会有人过来看情况,怎么可能弄虚作假?”杨老六连忙说道。

    赵晗稍微算了一下账,年营收应该7万多。扣除成本之外,估计保守估计赚三万。

    杨老六的养蜂场的土蜂蜜,采集的主要就是森林的树木和一些野花的花粉,然后酿造的蜜。

    检验蜂蜜品质由于加工厂就在当地,可以随时过来看,蜂群的种类很容易看出来端倪。

    加上,酿造蜂蜜的成熟周期,也是可以就近监测的。

    在长期的利益带动下,杨老六这样的本地养蜂人,不至于弄虚作假。

    “现在镇上的养蜂人大概多少?”赵晗问道。

    “至少有三四十个,恢复到了鼎盛时期!”杨老六感慨说道,“一年估计产出几万斤蜂蜜~!几乎是,高端的全收,少部分质量没达标的,本地消化。”

    “本地消化?”赵晗一愣。

    “赵老板你不知道?你爸妈,在县城开了鲜蜂鲜果奶茶店,奶茶加甜味用蜂蜜。”杨老六说道。

    “哦?”赵晗不由惊讶。

    父母居然还有点先知先觉,去开了奶茶品牌?

    后世,奶茶店卷成了狗脑袋,逐渐的开始开奶茶店难以赚钱,倒是骗加盟费,容易割韭菜挣钱。

    但现在的各种奶茶、咖啡、饮料的连锁门店,行业发展才是刚刚开始。

    线下的奶茶和饮料连锁,本质上就是对工厂生产的饮料的一种逆反。

    消费者不再满意,那种工业流水线,添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饮料,渐渐的开始有了个性化的追求。

    渐渐的,就开始有了一些连锁的现做的饮料店,属于消费的升级。

    以后去做,后知后觉是会亏钱的。

    现在去做奶茶连锁店,大概率能挣钱。

    不仅仅挣钱,而且,再过几年甚至能融到风投资金,乃至于上市。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