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微博国际估值突破5亿美元!

下载APP

第526章 微博国际估值突破5亿美元!

  2006年2月20日。

    鹰酱,旧金山。

    IDG资本和红杉资本,联袂收到邀请到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的鹰酱地区总部。

    原因也并不复杂,微博国际的注册用户规模,已达到500万,日活跃用户则是达到200多万,每天的PV浏览量达到1亿。

    而从收入来看,微博国际的月营收已经达到800万美元。

    其中,广告收入500万美元,网页游戏和应用付费收入加起来300万美元。

    虽然,需要付出50%的分成给提供内容的创作者,但是实际上每月扣除各种运营成本之外,已经能实现100多万美元的盈利。

    游戏和应用业务的五五分成,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的网页游戏,出口到鹰酱市场。所以,每月大概还能给国内反哺100多万美元的分成。

    即便是,微博国际不盈利不融资不上市割韭菜,现在其实已经相当于打通鹰酱的市场,给国内公司贡献海外利润分成了。

    当然了,老老实实挣钱,哪有融资圈钱,把饼做大到上市更能获利?

    “各位风投机构的投资者和股东,感谢大家来捧场我们的微博国际的融资会议!”

    于薇薇一口流利的中式英语,但在场没有人觉得她语音不标注,反倒是聚精会神的听她的内容,生怕错过了一个单词,“我们微博国际的财务状况和成立以来的发展,相信各位通过以往,我们每月的经营简报,跟踪了解到进展。

    最新的数据,我们已经大概有500万以上的注册用户,主要是鹰酱市场的高收入群体。

    并实现了成熟的广告流量变现和网页游戏和付费应用变现的商业模式。

    每月产生800万美元的营收,而我们为了保持生态发展,会把一半的收入,分享给平台的内容提供者,包括自媒体创作者,或者是游戏、应用的供应商。”

    “因为,我们持续的反馈我们的广告收入给用户,所以,一部分粉丝数量很高的创作者,对我们的平台依赖性不断的增强。

    与此同时,随着我们的广告效果,不断被更多行业的广告客户认可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注册微博国际账号,宣传自身的企业品牌和产品。

    这些企业入驻微博平台时间久了,就逐渐认可我们的用户价值,从而逐渐尝试投放广告。

    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觉得广告是有利的,于是就会持续的提高我们的流量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网页游戏为主的变现模式,也能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流量变现水平,使得我们不仅依赖于其他广告商的广告费。

    一旦我们发现,广告投放变少,广告单价下降,我们会给自己平台的变现内容,比如游戏、付费应用输送广告。从而使得,平台的广告流量价值最大化……

    按照我们现在一个用户每月贡献的营收价值,大概是1.6美元,一年一个注册用户价值大约能到20美元。

    但这个价值,是会随着时间推移,广告费的增长和游戏和付费应用的丰富,逐渐的提升的。

    现在我们是实现了良性循环,维持用户规模既可以实现持续盈利。而如果融资,获得更多资金,购买流量增加用户规模,会对我们股东,贡献更长远的回报利益!

    如果我们花钱购买用户,一个用户可能获取需要20美元左右,大约一年即可回收买量成本……后续,则是持续的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和利润,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生意了!”

    IDG资本的麦戈文说道:“大致上,我们已经了解了微博国际,甚至微博种花的资料,也有!

    现在,我想要知道,第二轮融资,估值多少,会融资多少金额?”

    “嗯!我关注的也是这个!”红杉资本的掌门人迈克尔.莫里茨也是提前看过了资料了。

    甚至,相关的研究员,一直是跟踪种花和鹰酱市场的微博网的状况。

    不断做出对比,以此更好的判断其潜力。

    现在来看,其潜力是远远被低估了。

    种花市场那边的微博网甚至弄出了微博电商,一出手,就露出了王炸一般的态势。

    虽然,没有超过淘宝网,但是……看样子,已经比疲软的易趣网。

    微博网能不能在电商领域超淘宝网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商变现这个逻辑,一下子提升了其潜在流量的价值。

    微博网的估值提升,也带动了微博国际的估值被拔高。

    “5亿美元!”

    于薇薇表示说道,“微博国际会融资20%股权。也就是1亿美元,拿到资金之后,我们除了继续在鹰酱市场扩展用户规模。

    年内向加拿大、澳洲、英国、新西兰等等市场发展,进一步坐实国际化平台。

    未来,我们会打造出,利润最丰厚的西方发达地区的市场为主,兼顾一些流量价值不值钱却又有潜力的市场,比如印度市场。”

    微博国际的经营范围,主要划定为鹰酱市场和北美,以及欧洲市场,再加上印度。

    至于,亚洲其他市场,跟微博种花有约定,不会进入,这些市场留给微博种花公司扩展势力范围。

    亚洲的印度除外,原因是……赵晗觉得搞不定印度,所以干脆不进入了。

    不久后,IDG资本和红杉资本两位大佬,也没有压价,而是认同了这个估值,然后,两人开始为了各自的份额,而吵了起来。

    “IDG资本是更早跟文文静静科技公司合作的风投,我们要拿大头,15%的微博国际股份我们拿!”麦戈文很是激动。

    “你们IDG资金很不宽裕吧?少投资一点!还是我投资投15%,你,5%!基于各自的管理的资金体量,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合理!”红杉资本掌门人迈克尔.莫里茨毫不客气。

    “给我……”

    “我要更多!”

    “我!”

    两个风投大佬,差点为了投资份额打了起来。

    原因就是因为,微博国际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变现能力,只要资金规模跟上,随时可以爆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既有用户规模,又拥有变现能力,这是风投最喜欢的确定性的好项目。

    这样的项目,一旦错过了,以后很快就会是天价!

    历史上,无数次类似的好公司,都是这种只要一犹豫,将来等到公司估值或市值达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规模时,风投机构都是拍断了大腿,当初为啥没投?

    现在的微博国际,给风投机构的印象是,不逊色脸书。且……跟脸书不是一个类型!

    两大社交媒体网站,大概率不会你死我活,而是互相平行的一个市场。

    用户既可以熟人社交用脸书,然后,陌生人公众社交用微博。

    IDG和红杉,都是意识到,5亿美元估值上车,是一个很棒的机会。

    如果错过了这次上车,以后再要上车,可能已经上市,或是估值随着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而逐渐出现十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的估值。

    优质的互联网企业的早期发展,每迟几个月投资,其实都需要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

    随着两位大佬的争执,然后……于薇薇作为和事老,让老家各退一步,各拿10%的股份。

    最终,红杉资本和IDG勉强接受这个不坏的选择。

    ……

    在2月末,微博国际网开始以5亿美元估值,让出20%的股权,融资1亿美元!

    这个融资的消息,在鹰酱市场泛起的水花很一般。因为,上亿美元的融资,在硅谷是很常见,不算是太大的数字。有些公司,甚至没有上市之前,估值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呢!

    但这条消息跨过了太平洋,传到了国内媒体!

    一下子,又给国内的微博网,吸引了一波流量。

    “什么?微博国际?”

    “微博网和微博国家,是一家母公司不同的子公司啊!微博网貌似是国内业务为主,微博国际网主要是鹰酱市场,以及将来的海外市场。”

    “牛逼啊!国内互联网企业,都傻了吧?赵晗,他一鱼多吃,国内创业,硅谷也复制一家海外版,然后,各自融资。让海外市场抄无可抄,他自己把自己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其他的地区!”

    在大量的国内媒体的关注下。

    文文静静科技公司不得不召开了一场媒体发布会。赵晗首次亲自亮相媒体发布会。

    “赵总,请问……我是某某报的记者,昨天,微博国际传来消息,估值5亿美元,出让20%股权融资1亿美元。很多人猜测,微博国际似乎跟微博网有一些关联性。

    我们想知道,海外的微博国际,跟国内的微博网,以及文文静静科技公司有什么关系?”一家科技媒体的记者问道。

    “好,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我们是一家国内加国际同步发展的互联网公司。

    我们原创的商业模式,可能先在国内发展。

    然后,我们也不会忽略国际市场,如果,我们发现国际上没有类似的竞品,那么,为了抢占市场先机,我们也会同步在海外复制我们的商业模式。

    微博国际和微博网,背后实控人,暂时都是我们文文静静科技公司。

    不过,海外业务我们会持续的引进更多的当地资本,发展壮大的同时,稀释我们的股权比例,最终,合适的时候,不追求控制海外的企业,将来或许会以合理的回报出售股权退出。”

    赵晗表示说道,“我认为,互联网公司也是要因地制宜,一个市场,一个本土化的管理团队和当地的资本为主的股权结构。

    如果,想着我们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照搬到全世界都不变通,那么,海外市场容易失败的!

    我们内核的商业模式的特征共性,但输出海外的同时,每个市场,我们初始给商业模式和技术以及管理,但很快我们就会本地化,用更理解当地语言市场的当地管理团队。

    微博网和微博国际,就是我们的经营哲学的不同。微博网,因为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所以,自认为对种花市场的理解有优势,因此,作为长久的基业。

    海外,我们输出基础的商业模式,不断的吸引资本和人才,就当是创业加投资,把商业模式这个种子孵化成果树之后,我们不指望一直把持果树的产出,而是在树苗或是果树还不是那么大的时候,以一定回报率,转让股权,让海外当地的经营团队,以及投资的资本,也获得回报。作为非当地资本,我们想要做长期垄断高产出的企业,是不现实的,会遭到排斥和反感的。所以,我们每到一处发展,交一些朋友,获得一些合理回报,见好就收。”

    赵晗不敢预测未来的局势发展。

    说来好笑,现在的国际化投资环境最后的时期,但是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主要盯着本土市场,打成狗头,海外扩张却是很少做。

    而在未来,其实海外的营商环境,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其实,不确定性已经很强了,不太适合海外布局投资了,却有不少人在那种环境中,付出昂贵的代价,冒着极大的不确定风险去布局海外。

    赵晗的布局周期是反过来的。

    现在,国内互联网公司布局海外的很少,自己去布局。其实,国内互联网企业,若是布局的早,会发现自己很能打。有时候,能跟硅谷打的有来有回。

    部分打不过硅谷企业的原因,是硅谷提前很多年布局了,所以,才打不过。时间差不多时间赛跑,其实,不见得国内企业长期竞争中会输掉格局。

    所有输掉格局的,都是不公平竞争。人家几十年前,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了。国内企业的资本实力更弱,所以等到国内市场巩固了,有余力布局海外了,发现海外不少市场已经被硅谷的同行到处都插满了占领的旗帜。

    “赵晗先生,作为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里最你年轻的老板!你认为,国内互联网公司,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某某大报的记者问道。

    “刀口向外,少点内卷。”

    赵晗想了想说道,“如果,一个赛道,突然出现数百家甚至不可避免的数千公司创业,拥挤在一个方向,肯定是资源极大的浪费。

    所以……我觉得,如果创业者和风投和互联网头部公司,看到了一个方向,过度竞争,不要头脑发热,去在这些所谓热门赛道过度的浪费资本和资源了。

    你研发一个产品的资源或许很少,但无数个同行都这么想,大家互相消耗,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么,淘汰掉的企业,浪费的资本,最终是惊人的!

    我们不能光看成功的企业的回报,还要把失败的企业的损失也算进去,如果这么算总账的话,那么,互联网企业或许总的回报率就很低了。

    假设,我们行业理性一些,看到一个新的市场,涌现100家项目在赛跑,没有进场的,就不要盲目又挤进来了。

    有时候,假设换个思路,看看外面市场,或许,海外的市场,这类产品的空白,没有人卷,那么,我们的创业者,是不是可以把内卷,变成向外扩张?

    我不怀疑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人才不断涌入,创业热情很好,风投资金也在增加。但我觉得……有时候,钱太多,创业热情太高,是一种资源浪费。

    我们就是每次选择新的赛道,尽可能选别人没有做,或者难一点的方向。

    国内创业的同时,也看向海外。

    与此同事,我觉得……国内企业如果少做容易的。比如,模仿硅谷商业模式,那种低级创业,少一点不妨碍社会进步。能不能做更难一些,更有独创性,更有技术研发,更酷一点,有改变世界情怀一点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创业者,更多把模仿当做创作。那……那其实注定很多资源是浪费的严重。你会模仿,别人不会吗?

    你看到一个商业模式好,容易模仿的话,或许有几百个几千个团队,跟你想的一模一样。

    那么,你产品出来,会面临数百几千个友商的竞争,我不怀疑最终杀出来仅剩下的几个蛊王会很强大。但过程中,我们那些万古枯的代价,是不是很沉重?

    换个思维,如果你是独创的产品。即便是你弄出来,会被跟风。

    但是,一开始你至少能靠着创意,先跑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你做出一点成绩,至少是你先有一定基础了,甚至有吸引风投的能力了,才会引发跟风。这就是创新的优势,可以先跑起来……

    总之,我大致上要说的就是,有时候不要冲动!要想想跟风的风险!

    也可以多看看,如果国内这这个市场太多对手了,你或许可以看看,万一找到了一个海外市场,没有对手,岂不是比无数个对手卷起来的市场更容易一些?”

    赵晗这是发自肺腑的。

    国内的人才资源和市场潜力虽然大,但也不能这么折腾啊!

    后来的国内互联网的竞争烈度,其实是远超过硅谷的。别说其他市场了!

    一般是硅谷一个赛道出现了几家十多家公司竞争。全世界绝大部分市场,是静悄悄的,甚至模仿者都没有,完全躺平放弃了发簪的国家占据绝大部分。

    国内,则是发展狂热,甚至用力过猛!

    比如,一个互联网赛道出现,可能海外同行加起来也就几百家公司。国内可以出现几千上万家公司,疯狂卷起来。

    这种内卷,其实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假设,把一半是人力物力,投入到海外扩张,资源的配置,其实更加合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