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电商本质是服务
“现在做电商,无论是C2C还是B2C,都是线上购物,逐渐在跟线下的购物争夺增量的零售业市场。
在线卖货,首先你卖货的员工数量就少了,比线下的实体店的员工更少一些,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一个人能干更多的事情。
或者说,线下的零售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等待顾客的状态居多,有效率的交易的时间比较少,效率并不是太高。
而线上则是等待的时间成本减少,于是,一个人变相相当于线下的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产出。
此外,电商可以节约门店的租金。
做电商并不需要最贵最繁华商圈的实体店,可以在城郊租仓库,来进行给客户发货。
即便是是,线上需要购买流量,电商平台是最大的流量买家,永远饥渴的需求流量。还有快递物流费用,即便是是如此,也是远远比线上零售的综合成本更低。
成本低,所以就可以更低的定价,从而给消费者更多让利,进而增加了线上的电商对线下的零售的优势。
而流量的成本,由于我们文文静静科技公司,本质上,属于国内流量头部的互联网公司,自身有大量流量需要变现,所以我们做电商,本质上是有巨大优势。
电商非但不会让我们额外掏出更多的成本,反倒是增加了我们的流量变现。
比如,随着微博电商上开通了微博可以直接站内购买商品,原本很多没有购买广告需求的企业,也开始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交,而开始投放了广告。
这也是为什么,要做B2C而不是C2C。C2C的很多卖家,是二道贩子,进货然后销售,品牌和商品生产不是自己的,所以没有购买广告的积极性。而品牌企业,即便是算账,广告投放不能直接在短期内的订单中赚回来,是亏本的买卖,但是,隐形中广告能增加品牌影响力,也会使得其愿意投钱买广告。
这些都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电商,而且是B2C电商的理由。
这一块蛋糕,跟我们的其他的业务,比如微博网的流量变现,乃至于生态,相辅相成,变相了增加了微博网的流量价值。把一个原本是媒体的网站,变成了拥有电商属性,那么一来,估值就不能单纯按照过去的媒体属性估值……”
赵晗表示说道,“下面,我要强调,我们做B2C电商,也是需要做好服务。
现阶段,电商其实是初始阶段,绝大部分消费者,其实还是还未在网上购物过,所以,他们对互联网购物的信任程度,暂时还未建立。所以,格外需要注重口碑,尤其是服务口碑,在其还未购买之前,已经通过口碑,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这样,才能在增量用户竞争中,获得一些优势。
电商是零售业,是服务业。
服务业不外乎的商品是否性价比高,是否货真价实。
以及服务质量如何,态度好不好,能不能解决商家和客户的问题。
基本上,我总结了全网的电商公司的经验,大致上,淘宝网的客服,目前是全网最专业,他们虽然也不是万能的。
但至少表面上态度上是可以的,一口一个亲,各种好言好语。而且,各类的问题,他们是真的按照流程去解决问题。
比如,商家遇到了交易问题,资金被冻结了,不是自己的错误,那么,现在他需要去提交证据,找到人去反应问题,然后,是非曲直做出判断,然后,最快速度公出解决方案。
消费者遇到了消费体验不好,各类的问题,受到了委屈,我们得感同身受。消费者有道理,尽快按照我们已有的流程,给予帮助处理。
即便是,消费可能的心情不好,略微有点委屈,只要我们判断他不是恶意碰瓷,没有频繁出现问题,那么,甚至我们可以给与补偿。
比如,客服是有权给受到委屈的客户,按照其情况,给与不同等级的零门槛的抵扣券。
我们的客服,不完全的出气筒,受气包。
而是温和的解调员和规则的维护者。
有温度的给予商家和消费者,解决各种麻烦,让其交易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这种体验,我的要求是,比淘宝网要好。
必要时,我们可以牺牲一些利润,商家补偿不够,我们平台给客户补偿。
简单说,现阶段,我不要微博电商的利润最大化,我们要微博电商更多的消费者。
他们如果对微博电商建立了信任,可能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会成为陪伴我们的用户。
如果我们一开始,给予用户的体验不是很好,甚至很糟糕,后续想要让用户,重新建立对我们的好印象,重新成为我们的常客,那就是非常难了!
总而言之,现在我们要给微博电商竖立起来一个目标,那就是,服务好,省钱!
这两个做到极致,所有品类的商品,我们平台有的,尽可能要求不比淘宝贵,我们的商品,九成以上,应该是具备性价比的。
服务好,就是事先尽可能的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对我们建立信任,出问题,随时可以辩解的联系到人工客服。客服,有权限解决问题。
在两个目标先差异化的做好了之后,后续我们努力做一些物流,也就是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
后面还有目标是,商品的SKU逐步的扩充。从早期的少,逐渐变得越来越多。
四个字,多、快、好、省,是做电商平台的四字诀。现在,顺序则是掉一下,省、好、快、多……
这就是,目前我对于微博电商,以及我们文静电商业务部门,遵循的一个原则……”
……
2006年6月中旬。
在赵晗召开公司内部跟电商、零售相关的高管,进行了一番会议之后。
文文静静科技公司旗下的各大电商平台,进行的业务彻底打通。
比如,静静阅读网的静静商城和微博网的微博商城之间,逐渐形成互通,不仅仅运营团队,是文静电商团队,而且,还专门形成了大客服部门。
大客服业务部,要求培养能解决问题的客服,而不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出气筒,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权限的那种接电话客服。
首批客服团队人员,编制直接提升到500人规模。
然后,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客服人数会极大的提升,最终,赵晗准备把人工客服数量最多给提升到1万人规模。
而想要做好解决问题的客服,自然是需要对各种工作流程都娴熟,且有一定的权限。
如果客服没有解决问题的权限,自然就是白搭,说再多解决不了问题。
后世的京东的B2C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服务做到极致。比如,就人工客服数量,后来的京东最高时期雇佣了2万人工客服人员。
淘宝网的客服自然不如京东那么多,但好歹还是有不少人工客服的。
拍拍网的落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光重视表面上的商业模式,却没有做好服务。
就如,商家和消费者,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找客服解决问题,却是很难找到人工客服,这种人工客服方面的短板,即便是后世鹅厂还是没有解决好。
后世评价鹅厂不具备电商基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有温度的人工客服。
或许,以后技术发展,逐渐可以用程序来减少人工客服的数量,用AI来提升效率,但是真要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人工客服更强。
比如,AI只能咨询提问,不可能给其解决问题的权限。只有人工客服,可以根据流程和具体情况,给与职能范围内的妥善解决方案。
电商,不能只看数据。
细节上的服务、口碑,其实也很关键。
在细节上没做好,有可能上千次交易出现一个纠纷或BUG,处理的好,是可以增加口碑或挽回负面印象的。
处理不好。
初期可能得罪少数的客户,日记累月下去,不仅仅遇到糟糕体验的客户,会觉得不想要再用垃圾平台了,伴随着这些客户把坏的口碑传播出去,影响后续的吸引新用户。
鹅厂的拍拍网,后来差不多9年时间,亏损了一百多亿元,烧的钱可以说不亚于淘宝网。
但却是一个烂摊子,后来像是甩包袱一般几乎是白送一般扔给了京东。
京东,接盘拍拍网后,也分摊了几十亿的亏损。
鹅厂搞的拍拍网,钱一点没有少烧,却搞成那样的鸡肋。很大原因,就是缺乏服务意识。
搭建一个交易网站,让商家和消费者进行交易。
在鹅厂看来已经够了,交易是商家和消费者的事情,平台不太愿意过度的参与。
然后,就是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会不断遇到问题。鹅厂由于缺乏大量人工客服去解决,最终,解决问题的服务意识缺乏,导致了拍拍网成了一个失败案例。
赵晗觉得,不能犯下鹅厂的类似错误。所以,在初期就极其重视人工客服。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