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敦煌之所以迷人,令人向往,是因为在这寸草不生的祁连山下,在千里戈壁,浩海风沙之中,矗立着闻名于世的莫高窟。
曾瀞漪:我们现在进去的就是16跟17洞,这个地方就是打开莫高窟神秘面纱的一个起始点。
樊锦诗(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我们现在进来的这个洞是16洞,这16洞的旁边,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小门是藏经洞,这个地方的壁画画了很多菩萨。画的时候整个墙,都把它用土坯封住,用壁画给它画过来。所以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这么一个画,谁会说料到这里头就一定有什么洞呢?1900年,阳历的6月22号,阴历的5月26号,偶然的一个机会,当时这个地方的一个道士叫王元禄,他在清沙的过程中,偶然的把沙清掉,清掉以后就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缝,用点什么捅进去好像深不见底,敲一敲是空的,于是乎把这个壁画打开,打开以后见里头是一个门,再把门一打开,这里面是个洞,这个洞满满地……堆满了文献、艺术品和其他文物。
藏经洞里藏有公元4世纪到11世纪各个朝代的各种文书、文物近6万件。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的艺术瑰宝、历史档案得以重见天日,但也给它们造成了灭顶之灾。1900年,中国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重大事件,满清王朝的无能,造成五分之四的文物横遭掠夺,流失国外。
樊锦诗:由于藏经洞里头5世纪到11世纪这批资料的发现,都是第一手资料,所以在中国的历史、地理、思想、文化的各个学说里起了补充甚至是重写历史的某一个专史的重要作用。应该说敦煌学在20世纪的学术上取得的成就非常大。而且不仅是我们中国自己取得成就,国外也在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文化艺术石窟,是古代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宫殿,也是举世闻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和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已经开凿的洞窟有492个,展示了公元4世纪到11世纪千余年来中国的社会、历史图景。
曾瀞漪:敦煌最出名的古代艺术就是莫高窟,但是在21世纪的现在也将出现一个敦煌现代石窟工程,地点就在敦煌市的十几公里之外,和敦煌市以及莫高窟形成一个三角鼎足之势,我现在就在这个地方。这里就是党河,而在这个河床的沿岸连绵l公里的地方就会建立一个现代石窟工程。远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卧佛山,可以说在地理位置上面跟佛有很大的缘分。
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是由中国敦煌艺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所构思的。常嘉煌就出生在莫高窟,他子承父志,潜心于敦煌学,并且独具匠心地在莫高窟附近开发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想创造现代人的艺术辉煌。
常嘉煌:在没有价值的地方创造价值,这是我的概念。所以我在敦煌,我对敦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感情,另外现在盖房用马赛克、用大理石等各种材料,但是我这些全部都用土质材料,用艺术家的作品来体现它的价值。所以比方说这个地方画一块画,我画一平方米,就抹一平方米的墙,只有留下一个作品。这个东西它没有办法实行商品价值,它不能移动,这是我的作用。但是我母亲的想法就是说复员201窟,完成他们一辈子的心愿。201窟搞了一辈子,也就是我父亲到法国,看到那批绢画之后。现在我接下来了,我就要把它做下去,所以在几十年一直这么做下去。
余秋雨:你母亲的行为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做了那么多年的守护神的工作、保护的工作以后,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一个新的地方发表,把它复原。而且好多游客也愿意来看一看。就是当年鲜活时期的唐窟是什么样子,大家来看看,这也很有意思。而且凿造的人也不是一般的画家,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敦煌紧紧连在一起的半个多世纪的这样的人物,那么大家本身是愿意来看的,这个是很明确的。但也有一个问题,你的现代艺术的操作工厂,这可能会受到一点点质疑。尽管在不毛之地做是可以的,问题就是,当年的敦煌它是和很多人的聚集连在一起,聚集需要有很多的理由,比如说自然环境是理由,丝绸之路的一个点是理由,西域的东大门是一个理由,还有非常重要的理由是,宗教热忱。就是世世代代的人都愿意在那儿开凿洞窟,在那儿表达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全部的精神寄托在这个洞窟里边,要有这个理由他们才锲而不舍,哪怕是一盏油灯,哪怕是再冷的天,他们也还是凿啊凿啊凿的。而现代的艺术馆有可能面临一个基本的精神理由失落了,所以我担忧,第一,人员的聚集程度;第二,聚集以后,他们投入的深度;第三,延续的长度,能够延续多久。这就是你会面对的一个考验。
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工程的基本宗旨是让天下优秀的画家在延绵一公里的石窟里留下自己的艺术精品,光耀千秋,这是常嘉煌的梦想,无论人们怎么样评说,他至今痴心不改,依然坚持着。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