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丝路
车行大漠,风沙漫漫,我们正走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现在驱车前往的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嘉峪关,也就是说,我们正接近中华汉民族文明的象征。嘉峪关关城独立于大戈壁之上,墙垣挺立、楼阁高耸、飞檐凌空,雄视古代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修造如此规模的建筑,艰难程度是当今的人们很难想像的。
曾瀞漪:我们的车队来到了嘉峪关的门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因为嘉峪关是长城西部的起点,而车队在走过了几万公里之后,真的可以说已经是从奥林匹克走到了万里长城。
在长城的关城中,嘉峪关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这座关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在明朝,它是重要的关防,到了清末变成关卡,而今天,它张开双臂,拥抱了远方的来客。
我们的祖先当年又为什么要在河西走廊的尽头,茫茫戈壁滩之中,丝绸古道之上,嘉峪山麓之下建关设卡呢?
余秋雨:这一圈走下来以后,就觉得中华文化过去我们身在其中,并没有感觉到它有多么了不起,我们看到它的毛病很多,这20年来我们老是在寻找它的毛病,批评它的缺点,期待有没有可能寻找出一种更好的道路。在这儿看了一下以后,觉得我们的祖先其实还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这个文化选择避免了很多很多愚蠢的选择,寻找到了现在我们走了6000年的这个选择,真是要有点感激了,感激我们的祖先,作为后代,不能那么轻狂地认为本来可以走另外一条道路,没那么简单,另外一条道路人家都走了,好像不如我们吧?这些都不如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和平,中华文明的有序,中国儒学的那种弹性结构。但是我必须要讲一句话,时间越长,包袱越重,所以中华文明也带来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几千年的包袱压在我们身上,就有可能走得太累了。
曾瀞漪: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就是说,必须注意的是,历史不能割裂,但是也不能带着所有的包袱往前走。
余秋雨:对,一个远行者,哪怕包袱里边都是金银财宝,如果它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它已经成为一个非人性化的存在,我们还得清理它,不能因为它的珍贵就一直背在身上,没法走路,那怎么行呢?所以,我们还要以新的文明要求来面对21世纪。回想一下我们的路程,想到希腊是蓝色;后来我们进入埃及的时候是黄色;然后到了耶路撒冷到了以色列我们想到的是象牙色;在伊拉克我们想到的是灰色;伊朗大家都穿黑的,就想到了黑色;到了巴基斯坦那真叫作五花八门,什么颜色都有;印度呢,是油腻的棕黑色,而尼泊尔是绿色。我们看到绿色的时候,真是狂喜。
曾瀞漪:舒服极了。
余秋雨:舒服极了。我们其实没有看到任何文化的遗迹,我们就趴在车窗上看了几个小时,看什么,看绿色,看人们在绿色下那么平和地过日子,小孩背着书包去读书,老人衣履整齐地去扫街。这使我们很感动,因为他们回到了人类其实最简单、最平和的生活状态。这对文明的创造是一种警示,就是我们不要没完没了地创造我们自以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改变了文明的自然状态。所以我想,21世纪的文明,走下来有一个结论性的感觉,可能文明的内涵要改,不是摆脱自然,而是走向自然。
曾瀞漪:跟自然完全融合在一块儿。
余秋雨:完全融合在一起,对。这其实和中国先秦诸子的哲学有点靠近,像老庄哲学,文明和自然要我选择的话,我一定选自然。
在距离嘉峪关200公里的地方,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有一个中国航天科技中心,这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沙漠深处本来荒芜人烟,但是中国的航天人用了几代人的努力,在这里建立起沙漠里的绿洲。
曾瀞漪:我现在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2号发射场塔下,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个起步,这么多年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下了赫赫的战功。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创下了8个第一,同时在这里已经将33颗卫星送上了太空,可以说成功的发射率是100%。而现在我所站的高度,离地面有37米。
在这里,视野非常地宽阔,可以看到附近的戈壁和沙漠的情况。而远方起伏的一片山峦是北山,也就是马鬃山。
曾瀞漪:当地的专家告诉我们说,这个新建发射塔必须建在风口上面,而今天来到这里天气非常地好。虽然站在37米的高度,我们在这里还没有感受到那一种朔风野大的情况,2号发射场塔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他们在当时相当苦的环境之下,设立了这样的一个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断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实验飞船神州号。就在这里,中国人用两弹一星确定了自己在国际上核武器和航天史上的地位。
曾瀞漪:这里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场,俗称为90号发射场。这里就是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工程神州号实验飞船升上太空的地方。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飞天神话的国家,从嫦娥奔月一直到敦煌壁画,里面有很多飞天女神像的壁画,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飞天的幻想。而经过千百年之后,这种想法终于逐渐实现了。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