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铁路记忆:从铁路弱国到高铁强国

下载APP

5.2 铁路记忆:从铁路弱国到高铁强国

5.2

    

    铁路记忆

    

    从铁路弱国到高铁强国

    

    从1909年第一条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修建完成,到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全面通车,再到2014年11月25日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试运成功。中国铁路发展进程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一代代铁路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下,中国自主修建的铁路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更是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到2018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

    

    成渝铁路即将铺设完成的大渡口至菜园坝段铁道。(新华社发)

    

    成(成都)渝(重庆)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川渝地区交通极艰难状况的咏叹。1950年,成都、重庆刚刚解放不久,中央即决定修筑成渝铁路。同年6月,3万多名解放军官兵带着未尽的硝烟,投入到筑路的战斗中。随后,铁路沿线的农民也纷纷加入筑路大军。

    

    1952年7月1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在成都火车站成渝铁路通车典礼上将红绸彩带用力一剪,标志着“蜀道难”的历史从此改变了。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形成了新的交通系统,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为西南的工业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这是由成都驶往重庆的第一列火车出站。(新华社发)

    

    1952年,铁道部青岛四方铁路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个火车头“八一”号机车。这是四方铁路工厂职工欢送新机车“八一”号开出厂房。(新华社发)

    

    1958年8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全长1000公里的包(头)—兰(州)铁路建成通车。这是列车通过沙坡头。(新华社发)

    

    1975年7月1日,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成(都)铁路建成通车,全长676公里。这是中国自制的“韶山”型电力机车牵引着客车行驶在宝成铁路上。(新华社发)

    

    1959年9月14日,新中国当时最大的客运车站北京火车站建成。北京火车站是20世纪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新华社发)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坦赞铁路于1975年10月试办运营,1976年5月完成了全线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配套等工作。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中央省的卡皮里姆博希,与赞比亚原有铁路接轨,全长1860.5公里,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大干线,极大地改善了坦、赞两国的交通运输状况。(新华社发)

    

    1996年9月1日从北京开往深圳的105次列车,第一次开进井冈山站时,受到老区人民热烈欢迎。(新华社发)

    

    2000年1月27日,在北京工作的宋立东正通过因特网订购回山东老家探亲的火车票。春运期间,铁路部门为方便旅客买票,除全国504个计算机售票窗口外,还增设了售票网点和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大中城市中悄然兴起的网上售票更是让宋先生这样的网民欣喜,昔日起大早、排大队还可能买不到票的记忆正逐渐褪色。(新华社记者 徐显辉 摄)

    

    2004年8月26日,学生和家长在站台上告别。当日,由哈尔滨铁路分局开行的T18次学生专列驶出哈尔滨火车站,1050名大学生及家长乘坐这趟学生专列奔赴北京。据悉,为大学生开行特快专列在全国尚属首次。(新华社记者 李勇 摄)

    

    2006年10月25日,从拉萨开往内地的火车驶过藏北雪山。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经过50年的建设,西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万公里,逐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通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东连四川、云南,西接新疆,北连青海,南通印度、尼泊尔,地市互通,县乡连接;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彻底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并且铁路已经向西藏腹地延伸。由于西藏立体交通的形成,世界屋脊连着世界,藏族人民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开放的西藏也迎来四方宾朋。(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青藏铁路东起西宁市,南至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沿途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穿越多年冻土里程550多公里。

    

    青藏铁路犹如一条神奇的天路,而修建它时所遇到的三大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与高寒缺氧,也使这条铁路的诞生具有重大的科技意义。

    

    青藏铁路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果。青藏铁路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架起了高原边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之间幸福与友谊的金桥。青藏铁路在雪域高原的穿越也让“中国最后一个省区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2006年7月1日,拉萨举行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图为藏族群众代表在庆祝大会上。(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

    

    2007年6月26日,青藏铁路列车行驶在藏北草原上,以桥代路有效地保护了高原生态。(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014年9月28日,一列客运列车行驶在西藏那曲县境内的青藏铁路上。(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图为2007年4月5日,“和谐号”CRH动车组列车飞驰在京沪线上。(新华社发)

    

    2009年7月30日,一列“和谐号”内燃动车组缓缓驶入沈抚城际铁路抚顺北车站。当日,沈阳—抚顺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辽宁省开通的第一条城际铁路。(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2010年6月24日,一列高速铁路列车驶出上海虹桥站。当日,沪宁高速铁路进行运营前的最后调试。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大大缩短了上海至南京间的列车运行时间。(新华社发)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第一列京沪高铁列车驶出北京南站。(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2013年2月20日,南昌铁路局的工人们在京九铁路九江西编组站进行设备整修作业,以确保春运大客流过后春耕物资等货物列车高效编组、安全开行。(新华社记者 胡国林 摄)

    

    2016年10月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拉布车站,中方和埃塞俄比亚列车司机向参观者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 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大幅飞跃、施工工艺迅速提高,以前修路架桥中靠“人海战术”“人拉肩扛”的景象不在,记忆中时速只有三四十公里的绿皮车渐渐远去,中国路、中国车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助推中国交通跨越式发展。

    

    图为2017年9月17日,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的新建京张高铁跨大秦铁路线土木特大桥连续梁在转体中。(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图为2017年9月17日,河北省怀来县境内的新建京张高铁跨大秦铁路线土木特大桥连续梁在转体中。(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