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茶”香飘岛城

下载APP

“东方早茶”香飘岛城

“东方早茶”香飘岛城

    

    青岛国信集团公司职员 许璨

    

    大家都去过青岛,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蔚蓝的大海,青山红瓦。其实在青岛,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来旅游的,有一种情调叫做去东方饭店吃“早茶”。这“早茶”里有虾饺、金钱肚、烧麦、肠粉、糯米鸡、豉汁凤爪。

    

    每天早上,去东方饭店吃“早茶”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顾客要等上很长时间才能有座位;有的人早上起晚了,等到了饭店可能吃不到你想要的那份美食;有的顾客怕赶不上,头天晚上就打电话预留座位。

    

    东方早茶从1991年走到今天,27年来,用坚守和挚爱为顾客呈现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美食,得到了食客的赞誉和夸奖,成为香飘岛城的美食品牌。而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系,他就是“东方早茶”的厨师长,也是早茶店第一批老员工,付岳峰。

    

    在“东方早茶”的餐车上,有一道很受大家喜爱的美食,它外皮儿松软,咬上一口,馅料就会像金沙一样流出来,所以美其名曰“流沙包”。就是这小小的一个流沙包,却历经了长达3年的研制过程。流沙包的馅料以蛋黄为主,起沙程度和配方比例直接决定口味。3年时间,付岳峰和师傅们尝试了上百个蛋黄种类和配方,在试制过程中,不是蛋黄凝固,就是直接成了“喷沙包”,喷得满蒸箱都是蛋黄。一天天试制,一次次失败,让大家的热情和信心渐渐消退,不少人失去了耐心,也有人劝付岳峰说:“付厨,咱别这么较真儿了,都试了上百种,真不行!反正早茶那么多,不差咱这一个!”可付岳峰不这么想,他一直在坚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海食品博览会上,他发现了一种新的蛋黄,便迫不及待地带着样品连夜赶回。大家再一次把精心调制的馅料包进流沙包,也再一次把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期待和希望包了进去。当一枚枚白白胖胖的流沙包被送入蒸箱,大家的心也跟着一起升温。时间悄然流过,真急人哪!在蒸箱门打开的一刹那,大伙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不敢大声呼吸,齐刷刷地看着蒸箱,这时有人叫出声来:“没有喷沙!没有喷沙!”付岳峰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流沙包,顾不上烫嘴,轻轻咬了一口,随着那金沙般的馅料从嫩白的面皮中缓缓流出,操作间里瞬间像炸了锅一样沸腾起来:“成功啦!成功啦!”大家激动地围抱在一起,流着幸福、高兴和成功的泪水,欢呼着、跳跃着。而流沙包一经推出便备受赞誉,直到现在,每天的销量都稳居前三位。

    

    对于付岳峰来说,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既是盼望,又是煎熬,那高温里蒸的不只是包子,还有他们的一腔热忱和期待。

    

    从匠人的心头,到百姓的舌尖。早茶制作相比其他早餐要烦琐精细很多,而东方早茶更是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就坚持自主制作,不仅保证了精益求精的品质,而且早茶团队的成员也在日复一日中练就了自己的绝活。

    

    说到绝活儿,不能不提水晶饺系列,这可是“东方早茶”的当家花旦。在制作过程中,最考验技术的是拍皮。小小的水晶面团在刀背下碾成一个个圆圆的、薄如蝉翼的面皮,看似简单,却需要几年才能练就的功夫。作为店里的招牌,水晶饺系列每天需要面皮儿近5000张,每张都是当天制作。在后厨,师傅们把手一伸,就知道谁是制皮儿。因为即使是最年轻的姑娘,要想掌握制皮技术,手掌的一侧也得结厚厚的一层茧。

    

    在“东方早茶”的后厨里常常会传出欢乐的合唱声,那是付岳峰和早茶师傅们用这种方式缓解疲劳,振奋精神。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开心地工作。团队里有3名年龄近60岁的女员工,几十年劳作,手上的功夫已经使她们成为整个早茶行业里的翘楚。退休后,她们放弃了外界的高薪聘请,毅然留在东方早茶这个温馨的集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付岳峰深知自己手上传承的是山东省首家早茶老字号,是北方早茶门派近30年的文化历史,是市民心中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幸福滋味。多年以来,付岳峰有个习惯,就是坚持到前厅看看,因为这样可以近距离了解客人对菜品的喜好。在这间仅有几百平方米的店里,付岳峰每天都要走上3万多步,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暴走团呢。

    

    如今的“东方早茶”,在国信集团的大家庭里成长得更加健康茁壮,这个承载了太多老青岛人记忆的美食品牌,至今依然保持活力,不断提升着岛城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