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三代护林人
原山三代护林人
淄博市原山林场专业防火队副队长 贾玄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作为一名原山林场的“林三代”,我很荣幸生在林场、长在林场、工作在林场,更为自己作为第三代林场人的接力传承而自豪!
我的外公是原山林场的第一代护林人,也是一名有着5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961年,响应党中央“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21岁的外公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原山林场。说是林场,当时的原山到处都是荒山秃岭几乎没有树,森林覆盖率不足2%。为了在石灰岩山地上把树种活,外公他们总结出了“三不栽”:即,不下雨不栽、不下透地不栽、不连阴天不栽。下雨天谁都知道往家跑,可是他们却背上树苗上山种树,即便是身边的同事被突发的山洪冲走了、牺牲了,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没有放弃过让淄博尽快绿起来的执着信念。就是靠着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到1992年外公退休的时候,整个原山林场南北跨度30公里,东西跨度23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荒山秃岭终于变成了绿水青山。
退下来的外公依然闲不住,他跟几个老战友一合计,组成了义务护林队,每天上山巡逻。看到他一大把年纪还这么折腾,我和家人都劝他。可是他却说,工作可以退休,党员不能退责。这山上的树就是咱林场人的孩子,说啥也不能让人糟蹋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病床上跟我念叨着:玄璞,扶我起来去林子里转一转吧,我想再去看看那些树,怕是明天我就再也看不到了啊!以后可不能忘了你是在原山长大的啊!
跟外公一样,我的父亲在林场工作了一辈子。他是原山的总工程师,也是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外公那一代护林人是石缝扎根、绿化荒山,爸爸这一代是既要养林,更要“养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职工工资,哪一项都需要钱,可那时国家进行“事改企”改革,原山林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以副养林的发展道路。虽然,他们也曾经历过失败,也曾一年多发不出工资,可是住在石屋破庙里的他们再苦再难,也没有砍过山上的一棵树。1996年以来,原山林场在党委书记孙建博的带领下,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逐步建起了森林公园,成立了绿化公司,不仅把游客引了进来,还将林场的苗木种到孝妇河湿地公园、淄博奥体中心……种到城市中去。记得1998年我刚上小学那会儿,林场要建设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此时林场账上不仅没有一分钱,还欠着4000多万元的外债。没有钱,孙建博书记便带着大家亲自干,寒冬腊月,父亲和同事们在山上和水泥、扛石头、砌石堰,干得热火朝天。那段时间,父亲几乎天天加班,每次下班回到家都顾不上和我说话,在饭桌上啃着馒头就能睡着了。正是有了父亲这一代人的辛勤付出,原山林场从要饭林场变成了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现在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了6万元,越来越多的护林员开着私家车去偏远的护林点上班。
如今的我,也接过了生态建设的接力棒,从一名身处繁华的首都武警,变成了森林深处的防火卫士,我无数次地同队员们冲向火场,去保护外公和父亲种下的那一片宝贵的生态林。曾经有人问我:“你在北京当兵退伍,本来可以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为什么要回到这大山当起了护林员?”那是因为,我是林场的孩子,就像外公种下的那一棵棵柏树一样,不管走得再远,我的根始终在林场、在原山。来到防火队后,每天跟着老防火队员们早出晚归,夏天搞绿化,冬天打烧防火线。在林场,哪里有急难险任务,哪里就有我们的防火队员。其实,我自己也曾经打过退堂鼓,质疑过自己的选择。但队长跟我的一次谈心让我彻底转变了观念。当时他这样对我说:“你看咱们原山现在发展得好吧,那可是几代原山人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你是林三代,林场的变化没人比你更了解了,咱们不是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把工作做好吗?”是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原山人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最好实践。看着原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工资福利,再想想外公回忆往事时的热泪,父亲工作时挺立的身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这片珍贵的绿色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呢?
到2050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时候,我刚好60岁。我幸运,自己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和奋斗者,而到那时,我也可以对我的孩子自豪地说:实现中国梦,我曾奋斗过!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