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
小城故事多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规划监察支队副大队长 杨阳
7月的天空骄阳似火,学生们也迎来了暑假。他们有的参加学习班,有的出门旅行,还有的投入到了社会实践中,11岁的宋奕菲就是其中的一员,她与小伙伴们一起变身“城管小卫士”,走上街头体验执法:规范超门头经营、清理乱贴乱画、劝导流动摊贩,忙得满头是汗,一刻不肯停歇。家长们更是支持孩子们的活动,他们说:“建设美丽济宁应该人人有责。”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理解支持城管工作,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城市的环境。但是,你知道吗?就在3年前,情况还不是这样。
2015年5月24日,在兖州的闹市区,3名女子将汽车停放在路边,打开后备厢摆上衣架卖衣服,城管队员巡查发现后,在多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依法收扣了经营物品。结果,就在当天下午,3名女子将车堵在执法局的大门口,冲进楼里打砸办公区域,抓挠执法队员,现场一片狼藉……
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有错吗?管理好城市环境百姓为什么不接受?为人民管好城市的使命又该何去何从呢?
2015年的冬天,济宁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降雪,作为从事宣传工作的我,一大早就带着摄像机出了门,想用镜头记录雪中的济宁城。然而雪一直下一直下,连续10个小时的降雪,积雪达到30厘米,美丽的雪景变成了一场可怕的雪灾。对城市运转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清雪除冰指挥部,我也跟随大部队奔赴一线,如意大桥下的环卫机扫大队可谓是行动最早的,队员们从凌晨降雪开始装备融雪剂,一夜没有停歇,车辆陆陆续续出去,再陆陆续续回来,队长朱明珠锁住了眉头,也熬红了双眼,“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把融雪剂撒到指定路段”。他一遍遍叮嘱队员,他担心冰天雪地里彻夜未眠的队员们的安危,更担心雪情的加重给百姓出行带来困难。申辉是一名园林工作者,当我见到他的时候已是中午,他正仰脸看树枝,检查树枝的承重情况,再清除树上的积雪。他让我后退几米,自己站在树下用手中的竹竿将积雪打落。就这样一棵、两棵、三棵……一百棵、一千棵……园林工作者徒步清理着每一棵树上的积雪,雪一次次从树上坠落,散落在他们的头上、身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冬季的夜晚来得很早,天很快就黑了,温度急剧下降,带着手套拿摄像机的手也冻得失去了知觉,我把摄像机挂在肩上,不停地搓手,很想找到温暖的角落躲躲,但是不行,因为城区的每个路口都有城管人在坚守着,我要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刻。执法车辆打开大灯,环卫工人和执法队员借着灯光继续工作,忽然我发现镜头中有闪闪亮光,拉近了镜头的一刻,我心中一震,在这个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夜晚,闪闪的亮光是他们脸上的汗滴。
在城市管理拼搏精神的鼓舞下,沿街的商铺经营者、单位的工作人员纷纷拿起扫把、簸箕走上街头,加入到清雪除冰的队伍中,就这样经过了7个昼夜的坚守,积雪终于清除了,看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我深深地知道,这次行动清除的还有百姓与城管之间的隔阂。慢慢地我懂得,要管理好城市,首先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把服务融入到管理中,真心的付出才会有收获。
思想的转变带领我们探索新的管理服务方式。在2016年年初,济宁城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城市家具”,简单说来,就是把城市当做家,各种设施就是家中的家具。走在城区的大街上,你是否注意到,广告式的路名牌、垃圾箱统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明快的路名牌和干净利落的垃圾箱,路口的非机动车等待区域安装了款式漂亮的遮阳棚,人行道上也多了供市民休息的座椅,这一点一滴就是想要为百姓营造出城市家的氛围。
冬去春又来,一切都在悄悄改变,在最近一期的《城管零距离》节目录制中,我们随机采访一位正在锻炼的大爷:“大爷,您对咱们济宁的城市管理有什么看法?给我们提提意见。”大爷激动地说:“现在济宁真干净,公园绿地变漂亮了。我每天都出门遛遛,锻炼锻炼。我要为城市管理工作点赞,为领导重视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点赞!”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这就是我的小城故事,这就是新时代城市管理发展中所经历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一位老百姓身边悄然发生的事儿。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