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走进百姓中
儒学走进百姓中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师 温 柔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后不久,乡村儒学活动轰轰烈烈地在全省展开,我便是其中的一位儒学讲师。
当我第一次走进曲阜市姚村镇大院时,就看见一个妇女拉着一位老太太气势汹汹地走进了院子。村民告诉我说这来的是村民李翠英。正说着,只听“咚”的一声,老人被推倒在地上。原来李翠英让她婆婆来政府闹事儿,老人家不想闹,嫌丢人现眼,这媳妇一生气就把老人推倒了。
说真的,刚一来就碰到这种场面,我这心里直打退堂鼓。
我想,来乡村讲儒学的老师又不止我一个,我就敷衍了事地讲了一次,村民们听了不到5分钟就开始聊天的聊天,散伙的散伙,我心想可算交差了。
回来以后,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心生愧疚。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住窑洞、吃菜团子,打淤坝、修田样样都干,在艰苦的环境中练就了如何与群众相处的本领。书里写到,总书记在插队的时候遇到个“半憨憨”的灵娃,别人都欺负他,只有总书记总是对这个惹是生非的“半憨憨”十分宽容,都是一笑置之。看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总书记露出慈祥的笑容在鼓励我。
于是我又回到了姚村镇继续讲儒学。这次我决定也学学习近平总书记,认认真真为村民干点真事儿。我根据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状况,开始分门别类地讲儒学故事。先从小故事开始,讲古圣先贤是如何孝顺父母的,讲古人见面是如何行礼,讲邻里之间怎么相处。有时还穿插个接地气的儒风小品,引得村民哄堂大笑。
去村里讲课的次数多了,村民们对我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他们都戏称我是“城里来的女娃娃”,觉得我什么都不懂,后来村民开始叫我“小温老师”、叫我“闺女”。
最让我高兴的是,那个把婆婆推倒在地的李翠英和她的婆婆也来听课了。她们不坐前面儿,坐在最后头。我说孝敬老人啊就像浇树,俗话说: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同理,做长辈的,也要善待、宽容小辈。孔子说:仁者寿。只有这样,家庭才和睦,邻里才和谐。下课后,看到李翠英和她的婆婆若有所思地走了,我心里备受鼓舞。
在姚村镇讲了大半年儒学,我切实感觉到上至坐着轮椅的老奶奶,下到目不识丁的娃娃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村民变得向善,村风变得和谐。打架斗殴的少了,邻里帮衬的多了,孤寡老人没人照顾的少了,孝子贤媳多了。村头建了一面文化墙,写上了姚村镇版的“弟子规”。村里的老人们都住到了正房。每年都评选出“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女婿”。村外青山绿水,村内黛瓦白墙,村民们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就拿李翠英来说吧。来上了几次课后,最近时常看她骑着三轮车带着婆婆去赶集。有一次请我去她家吃饭,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忙活,不让婆婆插手。婆婆心里不落忍,帮忙端盘子,结果不小心,老人脚一滑把刚做好的一盘大鲤鱼给摔地上了。只见李翠英赶忙跑来拉起婆婆上下打量,一个劲儿地问:娘,没事儿吧!我赶紧说:“翠英姐,你可真是咱镇的好儿媳啊!”李翠英的婆婆拉着我的手说:“这都是学习儒学学的呀。俺们可赶上好时候了,现在这日子过得真是舒坦了。”
自曲阜市开展“乡村儒学”讲堂以来,截至2017年年底,讲堂达到9200多个,举办各类活动4万余场,已惠及山东省17个地市,参与群众超过500万人次。下一步,还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将在405个村庄推行一村一名儒学讲师,实现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真正让儒学走进乡村,走进百姓,力争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盛景。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