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 蓬莱市文化馆职工 李慧莹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求文艺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我是一名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蓬莱市文化馆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当年从阳春白雪的高等学府一头扎进基层文化馆,这些年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深刻的感受。是啊,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百姓,早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层面,基层群众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正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人民需要文艺。在基层一线,把文艺表演从城里的“大剧院”搬到老百姓的“农家小院”,不需要彩妆华服、舞美灯光,一个可拉可提的小音箱就是工作的全部家当。田间地头就是舞台,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一吆喝,“哎,大家伙来看演节目啦”,邻里街坊搬着小马扎就聚集到农家院子里,大家你一歌我一舞,音乐、掌声响彻农家院落。有人说,费这劲干啥,你们演得还能有电视上好看呀?我承认,我们的水平可能达不到他们的专业程度。但是,从老百姓的欢笑声中可以肯定,送戏上门的表演形式在基层最受欢迎,因为我们和群众是零距离,欢快的歌声能够直击人心、感染群众。大叔大娘们还特意编了个顺口溜:政府送戏、你们演戏、俺们看戏、和谐有戏!
记得有一次为一个乡镇指导合唱。合唱队员是60多位纯朴的农村大姨,他们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排练。我先带领大家做了几个发声训练,大家都觉着特别稀奇好玩。他们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你看我这调儿唱得对不对?咋发声的?老师,我怎么一按照你说的唱我舌头缩进去了?每到这时,我都会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休息时听到两位大姨这样聊天:“哎呀,俺以为张嘴唱就行了,没想到这么多讲究。”“可不是呗,俺今天算是开眼了,活这么大岁数还能上个唱歌课。”听了这些话,我心中豁然开朗了,大姨们的话比我在舞台上收到鲜花、掌声、荣誉还要开心百倍。
那次我为他们选择了《天路》这首合唱曲目,大家刚一听这个名字,就被吓倒了,纷纷表示根本唱不了。我对大家说:“我知道这对你们很难,但我有信心帮助你们完成这个曲目,也希望大家给我信心,一起去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练声、学歌、节奏、合声,反复练习,大家几乎用上了所有的空余时间。最终,在比赛中这首《天路》震惊全场,评委给出全场最高分。胳膊酸了,嗓子哑了,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能把我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们,让老百姓觉着电视上专业的合唱经过努力自己一样也可以做得到,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比什么都可贵!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来自人民。那年蓬莱市举行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我们决定把我市道德模范王华堂、张翠兰夫妇二位老人40年来收养脑瘫患儿的事迹搬上舞台。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把细节都表现出来,我们创演团队先后多次到老人家里走访。老人的故事,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发誓一定要搞好这个创作,用作品去感染观众,用作品将这份人间大爱传递下去。该剧通过二老和记者前往福利院看望儿子的路上,三人攀谈和回忆将三个小情景剧串联起来。排练时,所有演员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将情景剧每个细节都处理到完美。于是,那年道德晚会便有了音乐情景剧《爱的超越》。首演当天,在场所有的观众都被深深打动,无不为二老的壮举感到钦佩,无不为这份人间大爱就在你我身边而感到震撼。一部好的作品正是从人民的心出发,再走进人民的心中。直到现在,我都认为《爱的超越》是我们这些年来创作的最成功的作品,没有之一。
服务群众要付出真心和努力。因为我的工作性质,经常有人会问我:“你们的工作真好,整天唱唱跳跳一定很开心吧。”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我对此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体会不到为了给节目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一遍遍在网上找,细细地听,晚上闭上眼睛,耳边全是音乐;体会不到创作节目缺乏灵感的时候那抓耳挠腮、揪头发的窘态,更别说排练节目摔下台扭伤腰,上火失声,嘴边生疮。不过还好,创作本身就是个痛并快乐的事情。当看到成型了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心中充满了极大的满足。
当年,我也曾是一个学着高冷范西洋歌剧的人。但是,14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我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丰富内涵,文艺只要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就有它的价值所在。它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要说的是,舞台在哪儿,我的心就在哪儿。老百姓在哪儿,我的舞台就在哪儿!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