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党员的坚守与担当
一个基层党员的坚守与担当
◎ 兰陵县委宣传部科员 徐开成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这段朴实的顺口溜,描写的是兰陵县代村新农村建设的斐然景象。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点赞带领群众走进“幸福门”的代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喜。这一刻,让王传喜无比感动,也让他更感觉到能得到总书记的认可和点赞,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值得。
19年前的代村环境差、治安乱、人心散,村集体负债380万元。
1999年3月的一天,时任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部经理王传喜突然收到自己被推选为村支书的消息。家里人知道后极力反对,王传喜心里也有思想疙瘩,放弃安逸日子,接手烂摊子,意味着要吃许多苦,受许多累。当时,王传喜住着两层洋楼,进出开着轿车,一年收入超过50万元。接下来的几天,王传喜家的门槛快被踏破。上门劝说的、下跪的,求王传喜接了这个活。王传喜的心被一点点地软化。那天,他对着全村人说了一句至今都让俺忘不了的话。他说:“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俺也要带大伙闯一闯,俺决不辜负父老乡亲的信任。”就这样,他毅然辞去项目经理的职务,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
刚上任头两年,村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超出他的想象。因为村里债务纠纷,他不断接到法院传票,光作为被告就出庭100多次。村民的意见最大的是土地不均。当时的代村,地少的一人只有三分田,地多的一人能有两三亩,这就需要进行重分。为了划定地界,王传喜带领村干部反复研究、商量,制订好分地方案,在地里砸了近万个木桩。然而一夜之间,好多木桩都被拔了,剩下的也东倒西歪。一些人还变着法子阻挠调地。有的到王传喜家门前说风凉话,有的半夜朝他家的院子里扔刀子、撂石头,有的还到学校威胁、恐吓王传喜的孩子,吓得孩子都不敢去上学。王传喜的妻子刘会芳感到快要崩溃了,哭着对王传喜说:“传喜,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干这个书记,出力不讨好。你要非当这个书记不可,俺就喝药给你看。”可是王传喜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想到妻子劝阻不成,真的生气喝农药,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王传喜的想法,最后成功分地。王传喜为了大家舍小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如今代村村集体年收入过亿,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早已迈入小康社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在农村,住房是头等大事。为了更好地对村庄住房进行长期规划,王传喜带领干部们对旧村一次次摸底,一次次研究补偿政策,制定出十年建成全面小康村庄总体规划。面对号称“天下第一难”的拆迁问题,王传喜可没少费心思。有位村民在拆迁时找到他家,蛮横无理地说:“王书记,你把我家房子给扒了,我没地方住了,我就住你家里。”其实,这位村民明明在别处有房子,他是故意为难传喜。王传喜倒也不说破,将其临时安置在家中,心想一定要把好事办妥。他坚持村民先安置后拆迁,在村里制定了“评估补偿、低价安置、按需分配”的拆迁政策。王传喜在村里陆续建起了200多栋居民楼、小康楼,以成品房500元/平方米的低价进行安置。从2006年代村定下规矩,有购房需求的村民,一直按照这个价格购房,不管外面的房价怎么涨,十几年来代村的老百姓一直享受这个优惠。现在,即便是偏远的农村,以5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楼房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这连建筑成本都不够,而这个购房优惠政策,让王传喜获赞无数。
代村人口多达上万人,保证每家每户都能走上致富道路,在迈向小康的进程中不落下,并非易事。2017年,代村村民刘宗启一家祸不单行,先是老伴被查出了白血病,接着小孙子也被确诊为脑瘫。这要是搁在别处,简直是天塌了下来。因为这一年,家里光医药费就花了10万多元,即使新农合报销了4万元,其余的6万多元对于这个家庭而言,仍是沉重的负担。王传喜知道后说:“村民有困难咱不能不帮。不能因为疾病让村民在小康的路上落下。”对此,他让村“两委”按照救济政策,给刘宗启一家补贴了4万元,再从村里每年的分红里扣除2万元。刘宗启感动得一个劲儿地对王传喜说谢谢谢谢。王传喜说:“不要谢我,要谢就谢我们党的政策好,谢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王传喜带头向全村党员群众“约法三章”,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王传喜上任后,代村的“两委”班子一共经历过6次换届选举,除正常退休外,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
多少年来,经历过风风雨雨,代村的村容村貌变美了,代村的村风民风变好了,代村的居民生活变富了,但唯一不变的是王传喜一如既往的坚守和担当。代村的故事从未停止,代村的发展仍将继续,王传喜将带着他的这份坚守与担当,带领这一方土地上百姓继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