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 单县曙光学校校长 孙桂玲
单县曙光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我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在2002年建校之初,我们学校就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曙光爱心小组”,专门寻找特困生来我校免费读书。
近年来,我们先后共接纳了32名孤儿,每学年都不同程度地为70多位孩子减免学费和生活费。十余年累计救助支出120多万元。这么多年的坚守,无数的心酸和痛楚也让我有过彷徨,甚至是放弃。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菏泽考察。面对欠发达的菏泽,他语重心长地提出,“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同时也坚定了我救助失学儿童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决心。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决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让留守儿童得到家的温暖。
2014年6月4日,上午放学铃刚响过,时庙村村支书井大姐急匆匆地跑到我办公室,对我说:“孙校长,这是俺村刘凤娇家的情况,你能行行好让凤娇来你们学校免费读书吗?”当我看完资料和照片,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放下手里的工作,立马赶往刘凤娇的家。到她家时已是下午2点多,却看到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蹲在墙角目光呆滞地啃着一个干巴巴的馒头。井大姐告诉我:“这就是孩子的父亲。凤娇的父亲兄弟三人既聋哑又弱智。爷爷去世得早,奶奶残疾。”当我走到凤娇奶奶跟前时,真不知该说啥,就问了一句:“大娘,您吃饭了吗?”她冲我点点头,立即挪动那矮小的身躯走到小屋里,端出一个又脏又破的筐子,里面有几个干巴巴、大小不一的馒头,还有两个被开水煮过的咸菜。我掰了一小半放到嘴里,居然半生不熟而且泥土味非常重,这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味道。我的泪水决堤了。
突然,我感觉有人在轻轻拍打我的胳膊,扭身一看,这不是照片中的刘凤娇吗?手里拿着一个又脏又破的毛巾想给我擦眼泪。看到这些,我一把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对她说:“闺女,跟我上学去吧。”孩子不敢正眼看我,只是点了点头,从她眼睛我感受到了那份信任与渴望。
我现在仍然记得,孩子接到学校时的情景。衣服破破烂烂,鞋子又脏又烂,有一个脚趾头还露出来。我赶紧去街上给她买了一身衣服和一双鞋,想给她换上,她的手紧紧地抓住衣服并不断往后退,小声对我说:“校长,我没穿过新衣服,我害怕,你别给我换了……”在我再三开导和劝说下,她终于换上新衣服怯生生地跟随我去了教室。为了让凤娇更快地融入这个大家庭,我和几个老师轮流指导她的生活和学习,又专门安排学校的心理教师疏导她心理的障碍。现在,凤娇读七年级了,学习成绩很优秀,长高了也吃胖了,她是一位善良懂事的好闺女。
我们学校的学生,62%是留守儿童。在平时的管理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习惯差,性格内向孤独,不善交流。怎么办?这样下去会把孩子毁了。我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开会,确定奋斗的方向与目标。孩子们生活孤单,需要的是关爱,是妈妈的温暖,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当天晚上,我和部分老师就住进了孩子们的宿舍。这样,晚上就有更多时间和孩子们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给他们送去父母的关爱。每次开学时,有的孩子不愿离开年迈的爷爷奶奶,内心的焦虑会让他们哭闹到半夜都不肯睡。我就耐心地陪他们、哄他们,实在不行,就把孩子抱到我床上,给他们讲故事,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孩子生病了,我会端水喂药,坐在床前陪伴他。身为人母的我,完全明白这时候孩子最想的是妈妈。与孩子们相处的无数个日夜里,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每当放假我们分别的方式,都是温暖地拥抱。
记得2015年5月,我去县城看望那些从我校升入职中的孩子们。刚下车还没站稳,孩子们就像饥饿的小鸟在等待归巢的妈妈一样,一个个摇动着手臂呼喊着“妈妈,妈妈”向我怀里扑来,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这是人世间最伟大、最亲切的称呼啊!那一刻,我的心被孩子们的真情融化了。
这些年,由于时时处处对留守孩子心理关爱、生活关心,学生在我们学校心理健康、学习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很受欢迎,纷纷把学生送到我们学校就读。虽然我校地处偏远的乡镇驻地,但学生迅速增加到2000多人。
最后,我想说:今后的路不管有多艰难、曲折,我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竭尽全力办一个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的学校,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