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三个贫困户的故事
我和三个贫困户的故事
◎ 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人民政府科员 杨舒涵
今天我和大家说说我帮助三个贫困户脱贫的事儿。
2016年,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积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念,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建设了120个蔬菜大棚的扶贫基地,为贫困户设置就业岗位。我结对帮扶的第一个贫困户,就受益于这个岗位。他先天智力不足,很少与人接触沟通,但身强力壮,会干体力活。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就想积极地为他争取。第一次找他,家门都没进去,被拒之门外。第二次去找他,喊人没人应,我看门没锁,推开门刚进去,不知道他从哪儿冲了出来,做出要打人的样子,虽然村干部拉住了他,但他的举动着实吓到了我。镇上一位老领导知道了此事,安慰开导我,于是我和村干部,三番五次去找他,可都无济于事,你跟他讲话,他转身就走,喊都喊不住。直到5月底的一天,天很热,我们到他家,发现家里连风扇也没有。回家的路上,我花了16块钱买了一个小电风扇。第二天再去他家时给他安上。这时我发现,他躲在我同事的后面怔怔地看着我。从他质疑、迟缓的眼神中看出了信任和期待。等我再来他家时,他能回答我几个字。慢慢地,我说的话,他能听进去。我给他说:“让人带着你去大棚挣钱。”他憨憨地动动嘴角,像是笑了,也像是点了点头。后来他在大棚干一些浇地、翻土、摘蔬菜的活,每个月也有六七百的收入。每次我去大棚,他看到我,一脸憨笑还有些腼腆地朝我点头,这也算是打招呼了,这个简单的招呼让我心里暖暖的,还满有成就感。
我结对帮扶的第二个贫困户是个残疾家庭。户主刘大伯是聋哑人,妻子和女儿都有智障,小儿子虽然腿脚有残疾,但智力没有问题。村里人都说,这个孩子,是他全家的希望。为了了解他家的情况,前期我去了他家27趟,每次刘大伯都不在家。邻居告诉我说他不是在农田里干活,就在木板厂里打工,家里三张嘴指着他吃饭啊。在我第28次找到他时,他正站在麦田中央打药。虽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从他佝偻的背影中看得出他很吃力。我不由地想:是什么在支撑着他,这么日复一日的劳作、年复一年的耕耘?坐在地头和他聊天,他用手比画着告诉我:“现在能吃饱穿暖,但孩子因残疾,家中又无人接送,附近的幼儿园不愿意接受孩子入园。”听到这里,我马上给他协调幼儿园的事,最终幼儿园愿意为这个贫苦家庭的孩子给予特殊的照顾。这几天国家雨露计划正在申报,我又来回几趟到刘大伯家,帮孩子准备申报需要的资料,这样每学期可领到600块钱的资助。当我将孩子的入园单据和600块交给他时,刘大伯接过去的手在微微地颤抖。邻居说:“娃娃能上学,这一家以后就有了盼头啊!他得记你一辈子的好!”
贫困户李三福是我结对帮扶的第三个贫困户。常听街坊邻居说:“三福他娘卧病在床,媳妇是好吃懒做,每天只会走西家串东家闲拉呱。”对这样的贫困户,我想关键是得转变三福媳妇的思想。找了她几次,她很烦,说:“你们不给东西不给钱,这叫啥扶贫。”我说:“要是家里真揭不开锅,政府一定会救济你们,可那也是救急不救穷啊。现在咱镇上有加工小裙子的,你也试试,给孩子挣个零嘴钱呗。”三福媳妇被我说得有点心动了。我趁热打铁,赶紧说:“我给你拿来点活行不?”她说:“那就试试呗。”我替她交了押金,给她带来做裙子的布料,还给她看别人如何加工的视频,陪着她一起学,一起做。头一天下午,她就做了17个小裙子,一个裙子手工费1块钱。三福媳妇说:“没想到不出大力就能挣钱。”现在三福媳妇已经很熟练了,一天能挣五六十块钱,家里卧床的奶奶看了说也要试一试,现在三福媳妇靠着在家做裙子,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三福媳妇开心地说:“本想挣个馍馍钱,现在天天吃肉也花不了啊。”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通过帮扶这三户贫困户,我对总书记的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更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人民的爱,从内心里更加爱戴和崇敬我们的掌舵人,我们的心和总书记贴得更紧,我们离全面小康的目标更近!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