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健康梦
三代人的健康梦
◎ 荣成市人民医院宣传科科长 王伟伟
我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工作接触的大多是来自农村的老百姓。从医十余年来,我和他们一起亲历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从看不起病到看得好病”,老百姓的就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家三代人的就医故事,从我们家实现就医梦的行程中,共同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美好。
我的爷爷生活在贫困年代,温饱不济,缺医少药,最朴素的梦想,就是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和米饭,能满足基本的就医需求。那时,爷爷从部队转业后在城里上班,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都是我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爷爷除了悄悄塞给父亲一点儿家用外,还会给我们这些孩子带些糖果和点心。年幼的我感到享受爷爷的呵护与温暖是最幸福的事。可是好景不长,爷爷因为哮喘病反复发作,只得离职在家养病。当时医疗条件尚不发达,对哮喘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爷爷饱受了病痛的折磨。在60岁那年冬天,一个雪花漫天的下午,他的病情突然加重,胸痛加上剧烈的咳嗽,造成呼吸困难,往日坚强的汉子只能跪在炕上,痛苦地呻吟。村里没有医生,也没有交通工具,父亲只能用小推车推着爷爷在雪地里跑了几十里路去县里就医。以至于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每次经过那条路,我都不敢想象寒风中蜷缩在小推车里的爷爷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屈服于病痛的折磨,还是充满了生的渴望?漫长的几个小时后,爷爷终于被送到了当地医院,病情直转而下,最终引发心肌梗死无法救治而离开了我们。
“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挥之不去的遗憾,一直在啃噬着父亲的心灵。他总是埋怨自己,没有照顾好爷爷,时常对我们念叨着,要是当初医疗和交通条件好一点儿,爷爷的病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就不会年仅60岁就离开了我们。爷爷的离去,不仅给我们一家带来无尽的悲伤和遗憾,还带来深深的恐惧,因为父亲和我也同爷爷一样患有哮喘病,死亡的阴影就这样一直笼罩在我和父亲的头顶,压得我们全家透不过气来。
其实,父亲的年代,物质生活已相对富足。但由于儿时家境困难,营养不良,父亲也很早就患上了哮喘病,加上舍不得花钱医治,病情一再拖延,每况愈下,并遗传给了我。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条件提高,能治病、治好病,就成了我们全家人最迫切的梦想。
每当看到父亲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昔日慈祥的面庞因为缺氧而变得面色青紫、痛苦扭曲,我的心总是被狠狠地揪着。而父亲却不肯在自己的病上花一分钱,把一点点积攒下来的钱拿来供我和弟弟上学。他总说:“我的身体不要紧,家里再苦再难,也要供你们上学!”我知道,这就是父亲与顽疾抗争的最大动力!望着苍老憔悴却从不曾向困难低头的父亲,年少的我涌起强烈的渴望:我要快点儿长大,成为一名医生,要让父亲和所有饱受病痛折磨的人都重获健康,拥有幸福。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我如愿考上了省内一所医学院,并在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市医院的一名医生。当时医院的设施条件和技术还不够先进,老百姓患了大病,十有八九会外出到省里大医院看病。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们县医院很快推行了医疗改革,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村里的乡亲们也都陆续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昔日昂贵的医疗费用不再成为制约农民就医的首要问题。曾经形同绝症的哮喘病已经可治可控。我亲自为父亲检查,确定了过敏源,又经过两年的脱敏治疗,父亲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已经多年不再犯。而我也通过及时用药彻底治好了哮喘,了却了父母几十年的心病,笼罩在全家人头上的阴影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现在,我们全家再也不用为生病而担心了。父母和我都有了医疗保险,村里也建起了卫生服务站,小病小灾不用出村,花钱少看得好,父母和村里的乡亲们住院看病都有了可靠的保障。有一次,父亲因为心脏病住院,原本担心医疗费用昂贵,可是新农村合作医疗为父亲报销了80%的医药费用,父亲高兴地对我说:“咱赶上了好时代,再也不怕闹灾闹病了,我的心病总算是终于放下了啊。”
夏天的傍晚,我和父亲坐在院子里乘凉,回想起我家三代人的就医经历,感慨良多。爷爷、父亲和我患有同样的病症,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爷爷因无法救治而过早离世,父亲历经重重磨难最终祛除顽疾,而我在拥有健康的同时还能够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这不仅仅是我们一家的经历,更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实现就医梦想的缩影。我和父亲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和全国普通的老百姓一样,都是生活在中国这个伟大时代最幸福的人民。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