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道路通家门
幸福道路通家门
◎ 乳山市吕剧团职工 柳高伟
我家是一栋老宅,有一道二进院门的门槛是直接固定在门框上无法拿下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乡镇企业似雨后春笋在中国的农村大地破土而出,且成长茁壮。原来务农的父亲也走出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走进了机器轰隆的车间,由农民变成了工人,家庭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伴随而来是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变为摩托车。
当崭新的摩托车走进我们家的时候,没法拿下的门槛成为这个家庭新成员入户的障碍。爸爸找来了一把锯子想把这个阻碍新生活的门槛锯掉,就在这时候70岁高龄的奶奶颠着小脚直奔门槛而去,抓住爸爸的锯子说:“祖宗留下的谁也别想动,要锯先把我锯了!”奶奶对爸爸买摩托车本来就反对,埋怨爸爸不会过日子。今天因为摩托车就锯掉祖辈留下的东西,当然她不答应。
我家的门槛最终还是被锯掉了。那是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奶奶对摩托车的认识改变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交通状况还不是很发达,通往城里的公共汽车一天中是有限的几个班次,并且发车时间定得很死,过期不候。一天,我们邻居家从城里来了客人,由于事情的耽搁,距最后一班客车发出时间就剩十几分钟了。这十几分钟依靠步行和骑自行车到十几里外的镇驻地汽车站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这天正好爸爸在家,他说我骑车把客人送过去。时间是宝贵的,但捣蛋的门槛又耽误了爸爸一两分钟的时间。等爸爸将邻居家的客人送到镇驻地的候车点时,班车正好启动。事后,邻居多次在奶奶面前夸奖爸爸的帮忙,夸奖家里的摩托车真是个好东西。从此,奶奶对爸爸的摩托车的态度变了,再也没有埋怨。有时候还能看到她默默地盯着摩托车看好长时间,眼里充满了欣赏。直到有一天,当爸爸下班后,艰难地前提后推将摩托车移进院门的时候,奶奶将一把锯子递给了爸爸,“锯了吧,别把好东西挡在外面!”
“锯了吧,别把好东西挡在外面!”多么充满哲理的语言啊,竟出自一位古稀之年的奶奶之口。对于新事物、新生活的接纳和憧憬,就定格在默默递过锯子的一瞬间。也许,还有奶奶没有言明的更美丽的梦吧!
农村联产承包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富足,同时也带来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前只有集体才能拥有的农业机械,现在也走进了平民百姓家。父亲也紧跟时代潮流,购买了我们村第一辆农用三轮车,但当三轮车走进家门的时候,狭窄的院门却只能将它拒之门外,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一天吃晚饭时,爸爸看着奶奶,张了几下嘴,还是没有说出什么。爸爸的举动没有逃出奶奶的眼睛,尽管她已80岁高龄了。最后还是奶奶打破了僵局:“你不就是想把街门改大吗?你妈又不是不通情达理。想改多宽?”奶奶的态度让爸爸一时愣住了,沉默了好长时间,爸爸说:“能把三轮车开进来就行。”奶奶看了看爸爸,眼里有些不屑地说:“你以后还想再改几次门?”奶奶的这句话显然家里人都没有听懂,一双双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现在有了三轮车,将来就不能有汽车吗?一次把门改成能进汽车,省得将来老折腾。”奶奶的话是平静的,没有激昂,却无疑给小小的饭桌投下了一枚炸弹:汽车会进到我们家?奶奶看出了家人的疑惑,说:“这才几年?咱不是淘汰了一轮买了两轮吗?现在又有了三轮的。按照这个样子,四轮的还会没有吗?别看我年龄这么大了,我想我能看到!”
按照奶奶的设计,我家的门改得很宽很宽;按照奶奶的意愿,汽车真的开进了我们这个农家小院,奶奶的汽车梦圆了。
奶奶是一个不爱多言的老人,但在她不多的言语中总是有一种出其不意的震撼,一种全新的见解,甚至令我们这些新生代自叹不如。谁又能否认不是飞速发展的时代,造就了与时俱进的奶奶呢?
奶奶今年已经100岁了,她亲眼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施了乡村振兴、乡村文明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路越修越宽,直接通到了我家门口,奶奶一见就心情舒畅。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绿水青山让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变得更加富裕,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村里的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孝老爱亲、和谐乡里成为新农村的文化标识,欢乐的笑脸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
奶奶是幸福的,她总是感叹能够经历伟大的时代,感受新时代新变化。喜欢看新闻的奶奶总是说,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的领路人,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跟着党走,国家一定越来越好,农民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