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中国造!

下载APP

新产品,中国造!

新产品,中国造!

    

    ◎ 齐鲁石化塑料厂副总工程师 王者民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讲道:“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怎样开展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新产品?我们把目标瞄准了“茂金属聚乙烯”开发这一课题。“茂金属”是一种高端、新型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地暖、农膜、包装等工农业生产。当时,国外产品垄断市场,国内售价每吨要高出普通产品4000多元。

    

    一定要让老百姓用上质优价廉的国产茂金属!

    

    由于国外技术封锁,我们只能自主研发,一步步探索。如果把我们的生产装置比作一个大锅的话,原来蒸的是“窝头”,这次焖的是“米饭”。粗粮和细粮的加工方法不同,原有的工艺控制参数必须重新计算,工艺流程、关键设备也要进行适应性改造,大量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成立了开发组,技术方案一改再改,八易其稿。

    

    我带领攻关组把家安在现场,白加黑,五加二,吃在现场,睡在办公室,铁定了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夏天,蚊虫叮咬,一身汗裹着一身泥;冬天,寒风瑟瑟,一身油披着一身霜,真是现场如战场!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困难面前,我常用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鼓舞自己和团队。

    

    技术员王涛,孩子刚满周岁,为了安心新产品开发,把爱人和孩子送回了千里之外的山西老家,在装置上一待就是4个多月。他说,每次听到电话里孩子叫爸爸,心里都揪得慌。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不是不懂感情,不是铁石心肠,只为一个心愿,早一天实现我们自主品牌的梦想!

    

    搞科技创新,就是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好比登山,沿着别人修好的路攀登固然安全,但好风光恰恰就在那些没有人走过的险峻路段上。我不光是一名技术人员,还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我有责任带领大家闯出一条新路来!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费尽周折。

    

    那是2013年3月29日凌晨,新催化剂加入后,反应温度像波浪一样起伏跳跃,操作上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反应器结块爆聚,后果不堪设想!大伙的心都悬了起来。“自动改手动、稳定加料……”一道道指令急促发出,现场操作马不停蹄。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调整,装置逐步平稳,我这才发现自己紧张得后背手心全都是汗。当手捧第一批新产品颗粒的时候,控制室一片欢腾!历尽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实现了国内首次茂金属催化剂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茂金属”系列产品终于实现了“中国创造”。

    

    产品虽然成功了,然而问题又来了。由于进口产品长期占据市场,客户拒绝试用我们的产品。为了打开局面,我和技术人员带上产品,亲自为用户调试加工参数。即使“送上门去”,吃闭门羹也是常有的事。

    

    记得到一家管材加工企业做推广,进门便被晾在了一边。“你们能比进口料还好吗?影响了我们的产能,谁负责?! ”中午,工人们都去吃饭了,偌大的厂房只有我们傻傻地站在那儿,连瓶水都没有。我又委屈又窝火,真想扭头就走!但想到这些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凝聚着无数石化人的心血,我对自己说:“丢点儿面子算什么,再苦再难也绝不能放弃!”我们辗转找到了企业负责人,好说歹说,终于同意我们试验,但只给我们一个中午的时间。我们立即行动,试验圆满成功,挤出的管材强度远超进口产品。“这个产品太棒了,真的是我们国内的新产品吗?”负责人惊喜万分,拍着我的肩膀说:“这个产品我们用了!”就这样,我们一家家走,一家家推,手把手指导加工,逐步赢得了用户认可。市场销售从每月几百吨上升到每月上万吨,茂金属地暖管材料成了市场“香饽饽”,当年就增效500万元。

    

    回到岗位,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踏上了技术创新的“高速路”,相继开发了茂金属膜料等系列产品,新产品生产占比高达82%,年增效7000余万元,改变了我国高端聚烯烃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迫使进口产品降价销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17年,齐鲁牌“茂金属管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近50%,老百姓使用上既便宜又好用的国产“茂金属”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的努力也得到国家的充分认可,“茂金属系列产品开发”荣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科技创新,企业才有进步,国人才有话语权,中国人的腰杆才能硬起来,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