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第十课 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主题阅读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负的浅薄之徒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很受青年的欢迎。可不幸的是,公元前399年他被民主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死刑并没有立即执行,在处死苏格拉底之前,他被关押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当时便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并且劝说他逃离雅典。学生们都认为这些罪名是子虚乌有的,并为苏格拉底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是他拒绝了。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你们要记住,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民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保证,法律的价值远远高于我的生命。我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即使这些罪名纯属诬陷。”
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依然镇定自若,最后从行刑官手中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
作为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只有遵守法律,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不断发展,人民才能幸福生活。让我们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做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吧!
核心词汇
法治
★核心解读★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践行目标★
自觉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能够通过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问题思辨
思辨一
阳春三月,春姑娘穿着一身新装又来了。小明今天的心情特别灿烂,因为他盼了半个学期的春游终于实现了。
公交车站人山人海,排了半天的队,小明还是没有挤上公交车。看看手表,7:30了,快赶不上集合时间了。于是小明就在人群中钻过来钻过去,一会工夫就插队上了车。当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小明身后响起了一片批评声:“这小孩,太没素质了。”
小明听着批评声心里感到很委屈:我又不是故意的,要不是因为快迟到了,我才不插队呢。想心事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下了车,再看表,妈呀,还有5分钟,小明飞奔过马路,眼看就要到学校了,却被警察叔叔拦下了。小明忙解释:“我知错了,又没有车,闯个红灯没有关系,你批评我就行了,干嘛还罚我款啊?”
·教师指引·
法律与道德、纪律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小明这天犯了哪些错误呢?你知道为什么单单闯红灯这个错误,警察叔叔要管呢?如果是无意之中犯错,可以原谅吗?________________
思辨二
少年犯王某原是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因几分之差未考取重点高中常受到父亲的讽刺、挖苦。虽然他向父亲表示,一定考取大学,但父亲仍多次训斥。王某在又一次受到父亲奚落之后,忍无可忍进行反驳,被父亲打了一记耳光后王某负气出走,出走一周后结识了两名社会“朋友”,被拉入偷窃团伙,后因偷窃赌博被拘留。拘留期满后,仍然不思悔改,为了搞钱继续享乐,他竟拦路抢劫,短短的几天时间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被判刑。
·教师指引·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我们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学会主动沟通,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家长教育的失误毁了自己的一生。
为什么一个好孩子最后会变成了一个罪犯?
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但是最后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对此你有何感想呢?________________
心动行动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共同感受和体验“法”的存在与重要性吧。
1.模拟法庭案例:一男同学勾结校外不良社会青年,劫取另一男生财物并将其打伤。
2.角色分配: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被告及其律师、证人。
3.布置:国徽、法官席、书记员席、公诉人席/原告及其代理人席、被告及其代理人席、证人席、犯罪嫌疑人席、旁听席、服装、法槌、投影等。
4.流程:
(1)书记员核对当事人情况。
(2)书记员宣布起立,法官进入。
(3)法官介绍案件基本情况(合议庭组成、原被告、案由等)。
(4)原告宣读起诉书,从诉讼请求开始读。
(5)被告宣读答辩意见。
(6)法官可以提问,归纳辩论焦点。
(7)法庭调查,证据交换:原告出示第一组证据,说明证明内容,传递给被告质证,被告发表质证意见(一般从证据真实性和证明内容两方面说,比如真实性无异议,但所证明内容有异议之类的)。然后第二组,然后被告出示。
(8)法庭辩论,原告先说,被告后说,主要是对有争议的事实进行说明。
(9)法官宣判。
【行为作业】
认真参加模拟法庭,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可以涂满几颗星呢?☆☆☆☆☆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