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 学海泛舟需智慧

下载APP

主题六 学海泛舟需智慧

主题六

    

    学海泛舟需智慧

    

    生活万花筒

    

    苦恼甲:我对非课本内容的东西很感兴趣,就是不爱学习。一拿出课本就犯困,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苦恼乙:我特别听话,就算不想学习,但只要爸妈坚持,我也会乖乖上课去。可是做题总出错。

    

    苦恼丙:我初三了,面临着中考,有了紧迫感,我也主动提出参加补习班,每天都在学习,写学校的作业,写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好像乱了阵脚,没有头绪和条理,所以成绩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以上甲、乙、丙的苦恼,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同样的苦恼吗?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满意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寻常理

    

    学习有三种境界。第一种为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第二种为好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第三种为会学: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轻松,思维也变得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种居多,第二种为少数,第三种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确可以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不善于总结和掌握巧妙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往往会事倍功半。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整体把握,多角度思考。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学习要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自我总结,有效选择。

    

    背诵课文,有的学生大声朗读以增加记忆,有的学生默默地背诵,也有好的效果,还有的学生是用先抄写,再默背默写的方法增加记忆也很有效果。这些都是好的学习方法,只是看哪个更适合自己。所谓好的学习方法,其实也是不同的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了。这就说明,作为学生,要注意在学习中总结有效果的学习方法。

    

    ●充分利用,活学活用。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认真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实践得新知

    

    趣味背诵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不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

    

    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模仿山区或某些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

    

    中学课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模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

    

    选择一篇课文,试一试这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模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

    

    选择一课试一试: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学习方法大家谈

    

    在学习中可以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比如,《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都运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文章就都会背诵了。《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词组熟诵课文: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郤导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屈原的《涉江》诗,可利用“涉”的路线,理清脉络:抒理想——渡潇湘——上沅水——入溆蒲——忆历史——写“乱”章。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我的方法是(可以查阅相关网站、图文杂志资料等方法获取,或与同伴交流):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

    

    影响学习因素调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分析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拓视野

    

    四个不得不养成的习惯

    

    习惯一:独立思考。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地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习惯二:认真倾听。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专家们认为听课要做到下列几点:①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②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③注意听教师的提示;④仔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回答;⑤记好笔记;⑥适应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⑦比教师先想出问题;⑧防止注意力分散;⑨听课时要进行分析理解。

    

    习惯三:练习反思。学习过程中总要做练习,但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②为什么这样做?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④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类习题?同样,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目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错误?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习惯四:课外阅读的习惯。要读好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学们要学会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读书,最终靠是我们自己读的!

    

    当然,好习惯远远不止这些。青春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青春的精神是点铁成金的奇异宝石。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