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 面对中考,劳逸结合
主题七
面对中考,劳逸结合
生活万花筒
小嘉是学习非常刻苦的人。每天上课不停地记笔记,中午吃过饭,别的同学都会出去放松一下,他却掏出书本一个人看起来,放学回到家,吃完饭可开始做作业,直到深夜。更为严重的,甚至在睡梦中也被学习的事情缠绕。每天上课的时候,我都会看到他黑黑的眼圈,因为这个缘故,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熊猫”。然而,尽管他付出的努力远比一般的同学要多,成绩却始终排在中游。
到了中考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自觉地增加了学习时间,小嘉也更加努力了。班里每天下午都有一节体育活动课,是班里固定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利用这45分钟的时间到操场上打球、跑步,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然而他却从不出去玩,即使别人都出去了,他也躲在教室里,一个人在那里算题。
就在中考前的几个星期,炎热的天气,加上过度的劳累,小嘉终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课堂上。被送去医院之后,又是吃药,又是打点滴,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等到他出医的时候,早就错过考试的时间,不得不重修再考。
为什么小嘉的刻苦换不来优异的成绩?
学习中,你有哪些劳逸结合的好方法、好经验?
探究寻常理
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导致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学习阶段,不分昼夜地苦读,强制自己在疲劳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常会出现颈、臂、背、肩与手指的酸痛不适和学习效率下降。同时,感受到有一种疲倦感。主要特征:全身疲惫,关节僵硬,肌肉酸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思考效率下降,大脑反应迟钝。据有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造成精神不振,特别是青少年,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成长和发育。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上课打瞌睡和身心疲倦等诸多问题,极易降低学习效率。疲劳形成的原因:
●睡眠不足。许多考生不顾白天紧张学习的大量消耗,贪求灯下用功,往往看书到深夜,以致睡眠不足,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节律,终日昏昏沉沉。
●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学习内容过多,一定会占用休息时间,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学习内容过深,需要大脑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致使大脑疲劳。另外,过难的内容也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兴趣,加速疲劳的形成。
●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自身的压力过大,考生总是担心考不好怎么办,整天在焦虑的状态下度过。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休息,而且会使精力不能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不能完成学习计划,反过来加重考生的心理压力,使考生更容易产生疲劳。
●学习方法不当。考生平时不注意科学用脑,学习方法一成不变,使大脑受到抑制,也容易出现疲劳。
●营养不合理。考生不注意饮食,导致大脑缺乏所必需营养物质,造成大脑疲劳。
●不良的学习环境。光线不足或过亮导致视觉疲劳,噪声过大,使考生注意力分散,室温过高或过低,使考生身体感到不适。
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从事艰苦、紧张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时,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氧的需求量剧增。长时间地用脑,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减慢,流经大脑的血量减少,引起暂时的“脑贫血”,致使大脑疲劳。合理地安排学习、劳动、课文活动和休息的时间,能调节大脑各个区域和谐活动,使工作、学习效果提高。所以,学习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课间主动休息
课间10分钟是让学生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是调整、转换大脑兴奋区的短暂阶段。要使大脑的功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就要让大脑的兴奋区和抑制区经常轮换。因此,课间10分钟学生应该走出教室,呼吸些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而不应该仍在教室内做功课。
●积极锻炼身体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我们要督促自己劳逸结合,不要死读书而忽视了锻炼身体。
●文理交替学习
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生不妨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时多用交叉学习的方法,科学运筹时间,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以取得学习的更大效益。
●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学生到了初三,变得非常紧张,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生物钟都被打乱了。其实,轻松的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习,应坚持一种理念,那就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保证充足睡眠
有调查发现,初三学生每天课外做作业的时间超过4小时的达到70%以上,超过5小时的达到35%;平均每人拥有18本学习资料,阅读研究这些复习资料剥夺了他们大量的休息时间。我们的建议是,无论学习压力有多大,功课有多紧,睡眠时间绝对不能低于6小时,这是中学生的睡眠底线,不能突破。
实践得新知
围绕“劳逸结合”这个话题,同学们经过讨论产生了这样的一些想法:
A同学:星期六、星期天父母总是在我写好作业后强迫我学习,想玩会儿电脑都不行,在写作业前还说写好随便玩,可是写好后又给我布置了新的任务,我有点厌学,我该怎么办?
B同学:我最喜欢上网了,一上就是好几个小时,上网可是我平常劳逸结合的最佳方式啊!这应该没错吧?
C同学:现在身边的几个同学一放假就去补习功课,“早出晚归”、“起早摸黑”,可是成绩还是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
你认为下列观点是真正的劳逸结合吗?为什么?
劳逸结合就应该是写十分钟作业,休息十分钟,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劳逸结合就应该是把作业全部写完后,再休息。
请你以“合理用脑发展情趣”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一份劳逸结合的生活指导手册。
劳逸结合的生活指导手册
阅读拓视野
古训
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在《韩非子·解老》里说过:“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这几句大意是:视力用得过度,那么眼睛就不再明亮;听力用得过度,那么耳朵就不再聪灵;思虑过度,那么智慧就会产生紊乱。耳、目、脑的功用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损坏其功能。这符合科学原理,也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面转化的道理。我们要善于保护自己的视力、听力、脑力,劳逸结合,不可疲劳过度。
疲劳防治操
考生复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姿势是坐姿,由于身体前倾,呼吸变浅,肺活量减少,新陈代谢功能也随之下降,从而形成疲劳。考生如果做一下疲劳防治操,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疲劳。具体方法:
1.坐时做些挺胸直背的动作,同时用手臂绕圈。
2.身体后屈,伸腿、臂,伸直用力摆几次。
3.慢慢地做几次头绕圈的动作,然后轻轻按摩颈肌、肩胛肌。
4.深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
5.两手臂下垂,做几次手的动作,松紧手指,两手腕放松抖动。
6.离开座位,走动走动。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