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克隆技术
第十五课 克隆技术
一只震惊世界的羊
1996年7月5日,在英国爱丁堡市罗斯林研究所诞生了一只备受世界瞩目的绵羊——多利(Dolly)。这则消息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全世界疯狂传播,整个世界的人们都在讨论这一只小小的、看似平凡无奇的羊羔。随后的热闹场面自然是少不了的,它的存在既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一次巨大进步,也把人类带入社会伦理的困境。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需要讲一讲“克隆”这个词的意思。
“克隆”是英文clone或者cloning的音译,clone一词源于希腊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生殖或者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所以一开始clone翻译为无性繁殖。后来在有关专家的指点下改为克隆。
在植物世界,无性繁殖的情况毫不稀奇,我们习见于“无心插柳柳成荫”那样的场景,植物的嫩枝往往可以长成一株参天大树来。
对于动物而言,这似乎有点不太实际。谁能想象人的手指会变成一个人来?然而多利的出现使得这种情况成为可能。因为它是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体细胞克隆动物。翻开多利的简历,在出生一栏里就可以看出它和其他动物不同。它没有父亲,却有三个母亲,分别是基因母亲——一只芬兰白脸绵羊(图中B);借卵母亲——一只苏格兰黑脸羊(图中A);生育母亲——另一只苏格兰黑脸羊(图中C)。
完全没有父亲的参与,这正是动物无性繁殖的一次尝试。如果技术成熟,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也可以像柳枝那样,只要一粒细胞就能变化出千万个自己,犹如孙悟空拔根毛变出千万个化身一样。
多利是怎么被克隆出来的?
动物的繁殖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生殖细胞参与完成的。雄性的精子与雌性的卵子结合,成为一个携带父母双方基因的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最后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动物。
而克隆技术则免去了雄性的义务,只要借助雌性的卵子和子宫,以及体细胞自己所携带的基因,就可以完成整个繁殖任务。科学家是这样“炮制”出多利的:
他们从多利的借卵母亲——苏格兰黑脸羊(A)那里采集卵子,将卵子的细胞核去掉。然后从多利的基因母亲(B)身上提取体细胞,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那个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构建成一个重构细胞。在这个重构细胞内,尽管大多数物质都来自于那只苏格兰黑脸羊,然而其中的细胞核——也就是保存有完整遗传基因的那一部分,却来自于多利真正的母亲——一只芬兰白脸羊(B)。
经过特殊处理以后,这个重构细胞就可以像受精卵一样发育成一个胚胎,科学家将这个胚胎植入到多利的生育母亲(C)的子宫内,经过数月怀胎,多利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多利的借卵母亲(A)和生育母亲(C)都是苏格兰黑脸羊,但出生后的多利却与它的基因母亲(B)完全一样,是一只芬兰白脸羊。这就证明了第一次动物的无性繁殖获得成功。
多利的去世和复活
多利2岁的时候和一只叫做“戴维”的公羊喜结连理,并且生下了6个孩子。这就意味着克隆羊的生活和普通的羊完全相同。
然而不幸的是,多利在仅仅6岁的时候就患上了关节炎和肺病,科学家对它实施了安乐死,并将尸体制成标本,存放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尽管多利去世了,但是关于多利的神话还在继续。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12月1日的报道,随着克隆技术的进步,最初成功克隆多利羊的科研小组利用克隆多利时所剩的乳腺细胞,又成功克隆出了四只“多利”,科学家将它们称为“多利四羊组”。
这四只小羊和多利长得一模一样,从某种程度来讲,多利又“复活”了。而且一次“复活”了四只。
我们拿什么面对克隆人?
虽然孙悟空有千万化身是一个绝妙的幻想,但是如果这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谁也笑不出来。打个比方,如果有太多的我,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每一个克隆人所携带的基因完全相同,这就意味着长相、身高、体重都几乎一样,从生物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克隆人都是真正的“我”。由此,目前涉及社会伦理中的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概念统统都会被打乱。
对于克隆人本身而言,这个问题更是严重。尽管从生物意义上讲,克隆人可以将提供体细胞的那个人当做自己的父母,但是由于这是无性繁殖,提供体细胞的人很可能与克隆人同龄,这就将克隆人一出生就抛入了孤儿的境地。
更可怕的是“克隆”所采用的体细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几乎就相当于复制,假如有人盗用你的体细胞来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你,那么你将如何自处?
正因为如此,现在全世界都立法禁止克隆人。也许只有当我们做好面对克隆人存在的准备时,才能开放这一禁区。
(执笔安守军)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