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我也懂幽默

下载APP

第四课 我也懂幽默

第四课 我也懂幽默

    

    中西的幽默

    

    “幽默”一词是林语堂音译自英文“humour”,因此有一种说法由来已久:只有外国人才有幽默感,中国人天生没有。这自是偏见。我们的民族固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苦难深重,不大顾得上“幽他一默”;但我们文化传统中的幽默遗产却决不逊于外国。

    

    翻开《笑府》《谈谑》《雅谑》《笑林广记》及至《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书,读到高兴处,足以让人捧腹大笑。

    

    有这么一则笑话可显示出中国人幽默感的造诣。一信徒对着屠户苦口婆心地宣传佛理,规劝诸位千万莫要再杀生,说:“你们杀什么,来世就转生什么,杀鸡变鸡,杀猪变猪,杀牛变牛啊。”屠户们听了半晌,于是慨叹道:“看来咱们只好杀人了。”这好像是在讥笑佛教,其实并不那么浅,它讥笑的是某些信徒对佛教的庸俗化理解。

    

    幽默是不该分国界的,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绝”,也要承认外国的“妙”。

    

    比如这则二战时期的幽默故事:火车进入隧道,车厢一片黑暗。黑暗中传来亲吻的声音,紧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出隧道后,车厢内四个素不相识的人都不吱声,唯独见德国军官的眼窝发青。老太婆想:这姑娘人美心更美。姑娘想:真奇怪,这德国人宁愿吻老太婆却不吻我。德国军官想:罗马尼亚人真狡猾,他偷着亲嘴,让我暗地里挨揍。罗马尼亚人想:我最聪明,我吻自己的手背,又狠揍了德国人一记耳光,没有人发现。

    

    幽默哪里来

    

    为什么有些事情会让人感到幽默,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感起源于优越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持这种看法。当人们发现别人比自己愚笨、丑陋、不幸时,突然感到自己非常杰出而引起“意外的荣耀”,这便是产生幽默感的来源。我们开篇讲的那个佛教徒的笑话,正是他对佛教的庸俗化理解才招致了读者的讪笑。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幽默的故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典型的“失谐结构”,笑往往是由突然出现在预期之外的概念引起的。当规则性、习惯性的预期被突然打破,理性的活动突然松弛,这便产生了幽默的效果。再以开篇的佛教徒笑话为例。当我们顺着佛教徒那“杀鸡变鸡、杀猪变猪、杀牛变牛”的正义凛然的说教思考下去时,情绪是严肃而紧张的。而屠户那句“咱们只好杀人了”的慨叹,将之前的严肃消弭于无形,紧张的情绪立刻松弛,因而产生了发笑的结果。

    

    明白了幽默的心理机制,我们或许可以辨别哪些是好的幽默,哪些则是不好的幽默。若讽刺那些人人厌恶的社会不正之风,不但可以收到良好的幽默效果,还会得到大家的赞同,给人以否定歪风邪气的“正能量”。但若出于取笑别人的缺陷和不幸的目的,则无疑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因为这种嘲笑只会让团体的风气更糟。

    

    我们上面还介绍了一个西方的笑话,同学们不妨用已经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其中的幽默机制。

    

    幽默的效果

    

    良好的幽默感会带给人以“正能量”,它嘲讽不正之风,使人更加积极向上。同时,会心一笑也会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能起到增进团结的效果。

    

    由于幽默的认知过程中伴随着对严肃紧张情绪的放松,因此不失为一种缓解压力、释放能量的方式。这一点被很多研究所证实。有些研究发现,幽默对攻击情绪可以起到很好的宣泄作用。研究人员先让一些人体验挫折以引起攻击情绪,随后让其中的部分人看幽默录像。最后发现,那些观看了幽默录像的人情绪会得到放松,攻击性也会降低。

    

    这一切,都决定着幽默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团结、打击歪风、降低紧张情绪。

    

    不过,由于良好的幽默和糟糕的幽默只有一线之隔,因此,成为幽默大师也是一种才能。它需要人们自信、洒脱、大气,需要从容和淡定。

    

    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的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当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当作辱骂。智慧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欣赏敌手的聪明的议论,即使听到骂自己的俏皮话也会宽怀一笑。

    

    而针对自己弱点的自嘲,则更需智慧与大度。自嘲者把自己和自己的弱点分离开来了,这时他仿佛站到了神的地位上,俯视那个有弱点的凡胎肉身,用笑声来表达自己凌驾其上的优越感。正因如此,自嘲者必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

    

    幽默的外交

    

    幽默可以诲人育人、疗伤治病,还可以挽救濒临绝望的肉体与灵魂。更有甚者,幽默可以驱散烽火台上骤然升起的狼烟,化解可怕的人类残杀和战争。因此,一句幽默的话语,有时能抵得上一个军团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两军交战,因一句幽默的话语而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并不鲜见。在外交中,就更需要幽默。

    

    1990年,一位西方记者在发布会上询问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回答说:“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李肇星答:“我不知是你有这样的嗜好,还是贵国有这种习惯,在身体好的时候住在医院里,身体不好时反而待在家里。”满堂大笑。

    

    1996年,由于李登辉持续鼓吹“两国论”,台湾海峡形势非常紧张。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当时的发言人沈国放:“你能否证实中国最近将在福建沿海举行军事演习?”沈国放回答说:“我不知道你所讲的情况,我不愿意冒刺探军事情报的风险。”他用开玩笑的方式巧妙回避了这一敏感问题。

    

    常人看来,外交部发言人负责解释国家外交政策、发布重大外交信息,应该严肃严谨,不苟言笑。但事实并非如此,二十多年来,中国外交部的二十多位发言人常常展现他们幽默风趣的一面,以轻松谈笑完成其“发言”的使命。

    

    (执笔林枫竹)

    

    结束语

    

    心理学的作用很大。虽然不能像电影里的特工一样给别人催眠、获取情报,但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进一步改进自己,扬长避短,对自身的健康、幸福感、人际等方面都有帮助。这是一门让你变得更好、更优秀、更快乐的学科。

    

    学习了心理学,能让你更了解他人,通过正确的学习,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会懂得如何融洽地和他人相处,学会积极地爱他人、关怀他人。同时,你身上所有的改变都会被对方感觉到,并反馈给你更好的反应。你会更快乐,生活的烦恼更少。

    

    人人都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做事有动力,关系融洽,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心理学,就像加满了油的车子,将会干劲十足,工作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所以,心理学是一门能够让你快乐、让别人快乐、让大家都快乐的学科。

    

    虽然我们现在涉及的只不过是心理学的皮毛,但是,希望能让大家对心理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在未来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