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占卜与迷信
第四课 占卜与迷信
前面讲了许多有关科学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什么是不科学的?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古代占卜风行的时候,宫廷中有许多巫师通过占卜来供行政官员参考。有一年春天,发生了日食,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种不同寻常的天象一定预测着什么。第一个巫师说:“这一定是阴气太盛、阳气衰弱的缘故。阴气既然太盛,那今年一定会发生水灾。”第二个巫师说:“春天因为阴气太盛而发生了日食,那么老天爷就一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强阳气,结果会让阳气比阴气更盛所以今年一定会发生旱灾。”历史上的结果是这一年果然发生了旱灾,国王对第二个巫师进行了大大的褒奖。
时至今日,我们已然知道,水灾、旱灾与日食毫无关系。第二个巫师之所以“预测”得准,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陈述的可证伪性
许多迷信的理论统统具有一个特点:不可证伪。犹如先开枪再画靶子一样,先有结论,再按照自己的意愿解释结论。占卜术之所以常常让人不敢相信,正是因为占卜师常常依照自己的意愿去解释问题。他们的理论飘忽不定,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错。
同样是日食,既可以解释为“今年阴气盛会发生水灾”,也可以解释为“今年阳气盛会发生旱灾”。这样能不百发百中吗?而且,即使你不相信他的结论,你永远也无法揪住他理论上错误的小辫子。是旱灾就说“老天爷让阳气反抗”,是水灾就说“老天爷让阴气太盛”,如果风调雨顺,那就是“老天爷让阴阳和谐”。总之,按照这种理论,日食可以和旱灾、水灾、风调雨顺等一切现象相联系,取决于老天爷是怎么想的。信不信由你。因为你永远无法确实地获悉,老天爷会怎么想。
“可证伪性”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给出的一个判断科学性的标准。凡是没有“可证伪性”的论断,都不是科学论断。
什么是“可证伪性”理论?例如,我们观察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时,可以说“天鹅都是白色的”,并用其指导实践。这可以作为一个科学论断。它的“可证伪性”在于,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鹅,原论断就被推翻了。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也是同样。只要排除其他干扰,如果扔下来的两个球下落速度不一,这个定律也就推翻了。
“可证伪性”强的理论为何可靠?因为它可以通过人类的实践来检验其真实性。例如自由落体的实验是如此容易做,但全世界几百年来都未将其证伪,反过来说明了该定律的可靠性。
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科学定理,如物理中的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化学中的摩尔定律等,都有可证伪性。
科学理论一定来源于客观事实,具有逻辑性,具有实证性,而且可以重复检验虽然可能会出错,但是有不断进步、不断修正的余地,它是人类可以依赖的最可靠的知识。
占卜的理论似乎永远不会出错,但这对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遇到日食时,究竟是按照“阴气太盛”来准备呢,还是按照“阳气太盛”来准备?
这些理论从哪里来?
占卜术的理论,自然也并非源自人们头脑中的臆造,而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相关。例如,人们看到太阳是热的,火也是热的,旱灾更是热的,就将这些现象都与“阳气”联系在一起;看到雨是凉的,水灾是凉的,就将这些现象都与“阴气”联系在一起。但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方法,古人并未从实际出发,用大量的证据来验证这些“阳气”与“阴气”是否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在形成了“阴阳”的概念和“相生相克”的理论之后不去检验它,反而将世界万事万物都向这个理论框架中生搬硬套这就形成了貌似永远正确的理论,却无法认识事物背后的真正原因。
如果人们陷入“占卜术理论的永远正确”之中的话,就永远无法依靠科学的力量,搞清楚日食、旱灾、水灾的真正成因。
正因为占卜术的不可信,所以很快占卜师在宫廷中丧失了原有的崇高地位到了唐代,巫师已经成为地位较低的阶层了。唐朝著名的宰相陆贽在提到一场变乱的时候,说人们通过当时腐败、混乱的政治环境,即使不通晓占卜,也能推知变乱即将到来,这与“天命”无关。提及《周易》时他说:“夫《易》之为书……及乎论天人祐助之由,辩安危理乱之故,必本于履行得失。”意思是说,《周易》所说的“天命”,都是人自己所招致的。可见,即使在古代的有识之士那里,也已经认识到了占卜术的不科学性。
我们要注意什么?
了解了科学陈述的“可证伪性”后,我们在学习与研究科学中就必须注意,我们只能下可证伪的论断。例如,在做“冰融化成水”这样的小实验时,我们千万不能说“只要温度升高,冰就能融化成水”。“温度升高”是多高?这太模糊。要说“温度超过0℃时,冰就能融化成水”。因为只要冰在0℃以上不融化,你的陈述就推翻了。如果你的陈述被无数个检验都无法推翻,反过来就能够证明你的陈述的可靠性。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占卜术、风水术中某些可以汲取的因素怎么看?例如,风水术中常常强调建筑的合理布局、道路通畅、环境绿化之类,的确可以提升居住品质。可是正如我们上一课所说,证据比结论更重要。我们需要科学的证据才能指导我们的生活,所有看起来正确的结论都必须依照科学的方法来保证其可靠性。一个个孤立的结论,若不能发现背后真实的原因,即使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价值也并不大。
(执笔 刘明慧 安臣)
结束语
科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科学是尽己所能的。科学知道自己能在哪里,不能在那里。科学还在通过不断的“反省”而不断进步。
和科学对立的是伪科学。伪科学往往声称自己是万能的,但从历史来看,它们的“能”远比不上科学。比如,有人会告诉你他知道世界是上帝所造而且只有6000年,实际上地球已有45亿年历史。有人会告诉你它知道君权神授亘古不变,但人类社会制度从来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皇帝制度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环。有人还喜欢搬弄科学家的是非,尤其爱告诉你他知道爱因斯坦、达尔文相信宗教,但实际上两位科学家压根儿不信这些。
最关键的是,伪科学一定不是科学的。因为伪科学排斥科学方法,它们的理论大多不是由实证而总结、修正出的,也大多不可证伪,这与科学完全背道而驰。
“科学不能解释一切”,说明还有诸多领域未能揭开科学真象;现代文明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人对科技的进展忧心忡忡,这说明现代文明的进程是复杂的,漫长的。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讲了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的确,科学不能解释一切,因为世界中有如此多的奥秘等待人们的探索。但相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科学是我们所掌握的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中最为可靠、最值得信赖的。这就是我们要相信科学的真正缘由。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