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被撕开的友谊——尊重他人隐私

下载APP

第16课 被撕开的友谊——尊重他人隐私

第16课

    

    被撕开的友谊——尊重他人隐私

    

    法治广角镜

    

    我们每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都会有不少的秘密,这些小秘密就是每个人的隐私。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隐私权。

    

    这天,聪聪去传达室领书,突然发现欣欣正捧着几封信往班级走。只见他左拐右绕,来到了校园长廊里,似乎偷偷摸摸地忙活着什么。聪聪赶紧快步上前,想看个究竟,只见欣欣从口袋里拿出裁纸刀,一点一点地、小心地把邮票从一张张信封上刮了下来。可能是一下子劲道大了点,竟把其中一封信给划开了道长口子,里面一张小卡片顺着缝隙掉了出来。欣欣也没多想,捡起小卡片看了看,重新放进信封,继续揭取邮票。

    

    聪聪满脸震惊,原来班级里“光溜溜”的信封竟是这样来的。他忽然想到,欣欣是向日葵中队里有名的集邮爱好者……想到这里,他赶紧走到欣欣身旁,严肃地对他说:“你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吗?”欣欣不以为然地说:“这邮票已经使用过了,我不过把邮票撕下来收着,信还不是还给同学们了,哪里违法了?”

    

    同学们,你们遇见过类似的事情吗?你觉得欣欣的行为违法了吗?

    

    法治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二条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隐私是指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且与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住址、密码、电话号码、身体特征、收入、日常生活、日记等,都属于个人隐私范围。

    

    那么,同学们该怎样做才能不侵害他人的隐私,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呢?这就需要大家做到:

    

    不乱拿同学的东西,即使是好朋友的物品也要先得到允许。

    

    去别人家玩,不乱翻别人家里的东西。

    

    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他人房间,即使进父母的房间也要先敲门。

    

    知道了同学的小秘密要给同学保密,不乱传。

    

    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父母的工作单位、姓名、家里的收入情况都不要随便和别人说,如果你知道同学的一些类似的信息,也不要告诉别人。

    

    法治天地

    

    手机,泄密隐私的“高手”

    

    科学证实,手机在带电关机的状态下,通过专业设备仍可获得该手机周围一定空间的声音。对间谍情报机关而言,手机犹如一个天造地设的窃听器,因而成为国家要害部门泄密的新生隐患,尤其是随着现代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的功能和存储容量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手机泄密、手机隐私被窃、手机丢失后的信息欺诈等的危害程度。

    

    专家指出,唯一保密办法就是在必要时将手机的电池取出,彻底断绝手机的电源,不然就将手机放在远离谈话场所的地方,避免遭到窃听。所以,一些发达国家的情报部门、军方和重要政府部门,都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即使是关闭的手机也不允许带入。

    

    法治连你我

    

    活动一:走进邮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十四条规定了邮政企业经营业务。生活中,你接触过这些服务项目吗?问问周围的朋友或长辈,进一步了解这些业务吧。

    

    活动二:法律在身边

    

    你去过银行自助取款吗?有没有发现在取款机前有一条”1米警戒线”?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保护着公民个人的合法隐私?用心发现,记一记,说一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