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善思辩】
【第二课 善思辩】
历史明鉴
怀丙善思
怀丙,宋朝人,他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和尚怀丙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他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怀丙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怀丙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时代榜样
有一种成功叫中国类蹊径
姚志浩现年16岁,是南京金陵中学高一(2)班的学生。读到初中时,姚志浩就有不小的阅读量,涉足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姚志浩喜欢哲学,最喜欢的哲学家是黑格尔,“我从哲理书中获得的灵感和思维对设计很有帮助。哲学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一点也不枯燥。”姚志浩另一个阅读的重点是生物学,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打开了姚志浩的视野。他还对大自然有一种崇拜,他说大自然中很多解决方案比人类设计的要精巧很多。在设计杀病毒软件时他想,人类的设计能不能借鉴自然、人体的模型呢?后来他知道,确实有这门学科,叫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太过前沿,远远不是一个初中生在校的学习领域。于是姚志浩将视野投向了课外书籍和名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PPT、书籍,姚志浩渐渐熟悉了人工智能这门学科。
遇到研究上的问题,他会想办法联系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请他们赐教。初二时他认识了中科院心理学专家张默夫老师,张默夫教他物理,关注他的创新思维和想法,鼓励他勇于尝试。他的思维渐渐从单一的程序设计转向学科交叉,不再局限于程序方面,而是以程序为载体进行其他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深入接触了人工智能的知识之后,从初二开始,姚志浩萌生了借鉴人体免疫能力来设计电脑杀毒软件的想法,准备开发计算机病毒拦截技术。为此,他学习了大量免疫学、人工智能学等专业的知识。姚志浩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写出了”PC免疫系统”的最初版本。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大家普遍在杀毒软件研发和使用方面有很强的定向思维。一次他和某位老专家交流,姚志浩谈了自己的另一套新思路,他的”PC免疫系统”就是模拟了人体对抗外来病毒的免疫系统工作原理,软件无需像传统杀毒软件一样扫描病毒特征文件,而是针对入侵的病毒创造“抗体”,使计算机像人一样具有免疫能力,这也同时解决了杀毒软件偷窥用户隐私嫌疑的问题。40分钟后,老师才突然明白过来,对他的想法很是惊喜。姚志浩发明的软件通过反汇编、工程逆向等方法,利用Windows系统特点,适时制造抗体,能抵御大多数未知病毒。该技术对未知病毒具有无可匹敌的拦截率,甚至没有病毒库,不需要更新,利用高度智能化的算法,实现另类的计算机病毒拦截,对未知病毒的拦截能力高达99.74%。这对世界杀毒行业是一个震撼。
姚志浩如初生牛犊,敢想敢做,把这两者大胆地结合起来,打开了一块全新的领域。
美德讲堂
姚志浩,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学者。现就读南京金陵中学高中二年级,被称为“中国小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够轻巧地解决一个让几乎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在于他能够在思维上进行创新,突破常规的思维。所以,要完成困难的任务,必须在思维上有所创新,另外,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中发现智慧。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黯淡无光、平淡无奇,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追寻陈旧的足迹呢?为什么不能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悲与喜呢?眼光变了,这个世界也就变了。只有打破思维的僵局,才能开启心智。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思维限定在狭小的空间里,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按照众人流行的惯性思维去思考,走着别人走过的路,干着别人干过的事。
同学们,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一个人能开放自己的心灵,把这个世界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就会发现任何事都有很多种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保守着固有狭隘的思路,反而把大好资源给白白浪费了。
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当我们懂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时,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由此可见,思考和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历史上有大发现的人往往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能对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学和思就像飞机的两个机翼,是相辅相成的,缺了哪个都不行。常言道,真理青睐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比如像洗完澡拔掉澡盆里的塞子之类的小事,都有可能引发人们的联想思考。我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学会思考,善于将学问和思考结合起来,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不耻下问,用敏锐的眼睛看到常人所不注意的细节,用丰富的联想力进行常人所意想不到的深刻的思索,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幸福行动
1.一个问题:每天向老师、父母提一个问题,凡事问个“为什么?”。
2.一次辩论:组织班上同学定期开展辩论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一封表扬信:对于班上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同学发放表扬信,以资鼓励。
名言链接
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华罗庚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