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善良博爱】
【第三课 善良博爱】
历史明鉴
东汉戴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良博爱之人。一次,他在路上遇到强盗,财物全被掠夺,只留下七匹丝帛没被强盗发现,他追上强盗把丝帛送给他们,说:“各位一定是家里太穷,为了养活老人小孩,才行拦路抢劫之事。不然,你们也不会这么做。拿着这些丝帛换些钱粮解家中之困吧。”强盗们听后十分惊讶,为戴封的善良所感动,不仅把东西归还戴封,还发誓永不再做强盗。后来戴封到一个名叫西华的地方当县令,当地大旱,在一连几天祈祷无效的情况下,戴封令手下堆积干柴,他坐在柴垛上让人点燃,欲用自焚感动苍天。下人不忍点火,他便自己燃着柴垛,火苗冉冉上升时,顿时大雨倾盆,浇灭了火苗。戴封以博爱之心,使得强盗归正,天降甘霖。
榜样领航
大无大有周恩来(节选)
梁衡
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一九九八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敢大胆说一句,一百五十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之境者,周恩来是第一人。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他爱心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和整个世界。你看他大至处理国际关系,小至处理人际关系无不充满浓浓的、厚厚的爱心。美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曾是积怨如山的,但是战争结束后,一九五四年周恩来第一次与美国代表团在日内瓦见面时就发出友好的表示,虽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了,或者是不敢接受,但周恩来还是满脸的宽厚与自信,就是这种宽厚与自信,终于吸引尼克松在我们立国二十一年后,横跨太平洋到中国来与周恩来握手。国共两党是有血海深仇的,蒋介石曾以巨额大洋悬赏要周恩来的头。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已成阶下囚,国人皆曰可杀,连曾经向蒋介石右倾过的陈独秀都高兴地连呼打酒来,蒋介石必死无疑。但是周恩来带着十个人,进到刀枪如林的西安城去与蒋介石握手,代表中共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在南京,在北平。到最后,这些敌方代表竟为他的魅力所吸引,投向了中共。只有团长张治中说,别人可以留下,从手续上讲他应回去复命。周却坚决挽留,说西安事变已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张学良),这次不能重演悲剧,并立即通过地下党将张的家属也接到了北平。他的爱心征服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叹服。至于他对人民的爱,革命队伍内同志的爱,更是如雨润田,如土载物般的浑厚深沉。曾任党的总书记、犯过“左”倾路线错误的博古,可以说是经周恩来亲手“颠覆”下台的,但后来他们相处得很好,在重庆,博古成了周的得力助手。甚至像陈独秀这样曾给党造成血的损失的人,当他对自己的错误已有认识,并有回党的表示时,周恩来立即着手接洽此事,可惜未能谈成。当周恩来去世时,无论东方西方,同声悲泣,整个地球都载不动这许多遗憾,许多愁。
他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并且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如果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周恩来便是党和国家的养护人。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持着它的正常运行。五十年来,他亲手托起党的两任领袖,又拯救过共和国的三次危机。遵义会议他扶起了毛泽东,“文革”后期他托出邓小平。作为两代领袖,毛邓之功炳彪史册,而周恩来却静静地化作了那六个“无”。建国后他首治战争创伤,国家复苏;二治“大跃进”灾难,国又中兴;三抗林彪江青集团,铲除妖孽。而他在举国狂庆的前夜却先悄悄地走了,走时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下。
议论风声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善良博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长久不衰的法宝。
被后人誉为“药王”,被华人奉之为“医神”的孙思邈不仅医术高超,为人更是仁爱。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被尊为药王,却从不用动物入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他反对人类为了救治自己而损害动物生命的行为,认为爱惜生命,人和动物都应同等对待。
虽然有病人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被医院拒之门外,无良商人为了一己私利出卖假冒伪劣产品,使得众多消费者身心受损,黑心矿主为了高额利润置矿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等丑恶社会事件频频曝光于公众视线中,也有些人开始质疑国人是否还有良善博爱之心,但仁爱不灭,博爱之光永存,汶川、玉树地震灾害中,无数国人无私奉献的行为再次向世人昭示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博爱之心并没有丧失。
善良是一种仁爱的光芒,博爱则是人生幸福的法则,以一颗善良博爱之心行走于世的人也必将是一个幸福之人。
思考实践
1.搜集其他中国历史上善良博爱的故事。
2.去敬老院及特殊学校去看望孤寡老人及残疾孩子。
名言链接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曾子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扬雄
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卢梭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