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天人和谐】
【第六课 天人和谐】
历史明鉴
天人关系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重点,而“天人和谐”则是这一关系的主旋律。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尊重自然规律,不随意破坏生态的体现,而“庄周梦蝶”物我不分,则是“天人和谐”的完美境界。儒家虽多把眼光放在社会礼法上,但却没有忽略自然与人的关系,他们明确提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汙池”等遵循自然规律的具体做法,而奠定儒家主流地位的董仲舒更进一步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孔子作为儒家代表,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至圣”,是践行天人和谐理念的先驱。他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长期坚持用钓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以免“一网打尽”;他从不射归巢的鸟,以免把鸟类“斩尽杀绝”。
榜样领航
青山不老
梁衡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而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就再出不来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议论风声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天人关系应建立在“法自然”的基础之上,庄子则明确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的主张,认为人应遵循自然规律,与万物和谐相处;儒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生态伦理概念,并提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斧斤以时入山林”、“顺应天常”、“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等保护生态的具体做法。古者先贤的话语表明他们尊重自然,认为万物有灵,有血气特质,因而彼此间要相互关爱;反对一切不顾四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资源节用观和鲜明的“天人和谐”思想。
但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却开始逐渐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人类在利益及私欲的驱使下,逐渐背离了“天人和谐”的传统,利用各种现代工具,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生态索取破坏。由此导致滥砍滥伐树木,肆意捕杀动物等行为屡禁不止,各种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工业废水废气随意排放,大气变暖、江河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人类似乎走进了物质文明越发展,生态保护反而越落后的怪圈。
而近年来沙尘暴、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则表明大自然并非“沉默的羔羊”,天人之间的和谐局面一旦被打破,她便会毫不客气地扮演“屠夫”的角色给人类以惩罚,而这种惩罚,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无力承受的。
而最为可悲的是,当人们在为日本地震造成的灾难痛心扼腕,为“松花江水污染”造成的人员中毒事件愤愤不平时,却从未去思考“开私家车”、“吃豪华餐”、“随手扔垃圾”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天人合一”、“天人和谐”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生态保护工作中,我们必须以“天人和谐”为原则,效法古者先贤,遵循自然规律,捕猎有度,砍伐有时;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并把它化为现实的行动,要能够做到“不给地球增加太多的负担”。最后,我们还要效法今人榜样,要像晋西北的那位老人一样,不惧艰险,坚持不懈。只有如此,“天人和谐”才能不只是一句空话,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生存环境才能不再是梦呓。
思考实践
1.“放生”是佛教行为,但客观上起到了生态保护的作用,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2.利用节假日参观佛教寺庙放生池。
3.拟一则禁止践踏草坪的富有诗意的短语。
名言链接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