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进退有仪】
【第二课 进退有仪】
历史明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的话庶几可谓孔子之心声。
孔子在我们的印象里也一直是一个积极入世的智者形象。然而,生活并不那么有情,政治更是残酷。夫子忧道谋道,奔走于诸侯,却累累如丧家之狗。直至最后,在“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子罕》)的哀叹中,孔子终于明白他无力实现天赋的重任。
面对现实的无奈,孔子从政治中退却,退而求其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定礼乐,聚徒讲学,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智者知礼”。礼者,体也,履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如不遵从礼的约束,就会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动辄得咎。相反,一个人如能进退有仪,行动中矩,自可立身社会而轻松自如,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说的就是这层境界。
榜样领航
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
南怀瑾说:人在上台与下台之间,尽管修养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并不多。一旦发现了好的位置,看看他那个神气,马上不同了。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也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如果上台了,还是本色,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这的确是种难得的修养。下台时,朋友安慰他:“这样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口中回答:“是呀!我求之不得!”但这不一定是真心话。事实上一个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安于下台的程度。所以唐人的诗说:“逢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其次,上台终有下台时。爬山的朋友都知道,爬上去时固然很难,下山的时候更危险。因为向上爬很费力很痛苦,一定会小心。走下坡的时候,就满不在乎了,但往往在这时出状况。我们可以从爬山体会人生。
南怀瑾常说,功成则身退。他这一生,每次均在仕途最高峰时选择了退隐。
二十岁的时候,他在川、滇边境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经理,并组织自卫团,担任总指挥。在完成自卫队的建立后,他认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于是就一个人带着两个卫士离开了总指挥的位子,去成都中央军校担任教职。
他在成都中央军官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同时教授政治学,并在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就在中央军校任教期间,他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在破坏教育,而不是在建设教育。而且人人都想做领袖,所以他在中央军校任教两年后就辞去教职,随袁焕仙先生在成都成立维摩精舍并成为其开山首座弟子。
南怀瑾先生一生中的这两次退隐,如果换成普通人,恐怕很难做到。
提到进退,好像都是针对有官位与地位的人。其实,普通人也会涉及类似的问题。比如说,退休、降职、让贤等等。对曾经攀上事业高峰的人而言,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比从绚烂中迅速隐没更让人难以忍受的了,这时,尤其需要深谙进退的处世智慧与哲学。
1.不要把隐退看成失败
很多人把“隐退”当成“失败”。
隐退其实是有好处的。唯有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才能防止自我膨胀。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往好的一面看,隐退就是在进行深层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能,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平衡日后的生活。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是很难想象没有掌声的日子的。但如果你想要一辈子获得持久的掌声,就要懂得享受“隐退”。
事实上,“隐退”不等于“放弃”,它很可能只是转移阵地,或者是为了下一场战役储备新的能量。但是,很多人认不清这点,反而一直缅怀着过去的光荣,始终难以忘情“我曾经如何、如何”,不甘于从此做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
2.不要认为自己很重要
要学会认识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也不要轻视自己。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离了谁地球也都照样会转。所以,一个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决不能狂妄。那么,不论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不论是游子回归,还是飞鸟离巢,你都可以做到,来就大大方方地来,不妨踌躇满志,喝令三山五岳开道;走就痛痛快快地走,尽可能洒脱自如,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人生就像爬山一样,要么住上走,要么往下走。我们不能希望总是走上坡路,有时候,走下坡路也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爬到了山顶上,只有下坡路可走。怎么办呢?不妨坦然地走下来,再去爬另一座山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议论风声
有位哲人曾说过,世上有两种人,一是刺猬,一是狐狸。刺猬遇事只有竖刺利器一招,而狐狸却随机应变。其实,论进退,又何尝不是如此?“刺猬”只知一味进或一味退,最终走极端,而“狐狸”却依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决定着他的生存质量。试观芸芸众生之为人处世行事,如刺猬者屡见不鲜,进退失度,弄不好反跌入失败的深渊。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前进而后退,不是胆小鬼的懦弱,而是聪明人的智慧。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有峻峭挺拔、寒不可御的雪山,有深不见底、让人望而却步的悬崖。面对这些阻碍,你选择怎么做?往往退一步,才能最后到达幸福的彼岸。
进与退,结伴而行,互为因果。我们应努力把握事物的进退规律,并自觉加以应用。该进时不应盲目退却,该退时不应贸然前进,应做到动静有度,方能进退自如。
思考实践
1.有一条经典的管理原则,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2.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进退有仪的历史人物吗?请与同学交流。
名言链接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仲
知止所以不殆。
——老子
光荣如同水面上的水花一样,从一个小圈圈变成一个大圈圈,不停地扩大,直到无可再大,归于消灭。
——莎士比亚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