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戒骄戒奢】

下载APP

【第六课 戒骄戒奢】

【第六课 戒骄戒奢】

    

    历史明鉴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意思是:子贡说:“虽然贫穷也不谄媚,虽然富有也不骄傲,这样的人,老师以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可以算不错了,只是还不如贫穷仍能乐道,富贵仍然好礼的人啊!”

    

    无论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到了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而“贫而乐,富而好礼”则是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所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榜样领航

    

    孔子谈骄傲自满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悬挂在架子上。那时候,这种倾斜的器皿被叫做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时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水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全都流了出来。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又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欹器装满水就倾覆翻倒的现象来说明骄傲自满,往往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从而告诉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议论风声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盛气凌人,自恃才高,根本听不得别人任何善意的提醒,甚至认为别人提意见就是给自己找茬。可是,在社会上碰了几次壁、遭遇过几次头破血流之后,才渐渐明白那劝告的可贵,才懊悔自己当时的刚愎自用。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然懂得谦逊宽广的重要。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警戒人们不要骄傲的格言:“谦受益,满招损”、“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等,然而骄傲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浮出水面,在学生中不难见到一些目空一切、“天是老大,他是老二”式的人物。不仅如此,骄傲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表现为吝啬,即使自己有多余的能力,也不愿对别人伸出援手。或者,即使勉强帮助了别人,也会念念不忘,要求别人感激或回报。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心生厌恶?即使将来真的有不错的成绩,他也无法赢得别人真正的喜爱。我们应努力做到“富而无骄”,不处处摆出一副“大款”的派头固然是不错,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在具体的现实行动中切实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吗?

    

    名言链接

    

    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