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择善而从】
【第五课 择善而从】
历史明鉴
“孔子少孤”(《礼记·檀弓上》)而“贫且贱”(《史记·孔子世家》),按当时的家境和礼制,孔子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但他是不大可能进入诸侯官学接受当时的高级教育的,那么孔子又何以“金声玉振,圣集大成”呢?孔子高徒子贡说得好:“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也就是说,孔子的学习是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有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等。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虚心请教,甚至“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礼记·学记》)的田野山林之隐士,孔子皆能慧眼识人且不耻下问,可谓“智者知人”(《论语·颜渊》)。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子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老子》二十七章)孔子也是这样的思想:善学者学无常师然时处有师,善者正面为师,不善者反面为师,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择不善而去,择其善而从,朱熹谓之为“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续近思录》),真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啊。
榜样领航
“择善而从”与“择非而从”
王立常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讲到唐太宗纳谏时特别指出:纳谏的意思是倾听不同的意见,判断是非,择善而从,如果择非而从,那就不能叫纳谏。这段话,对纳谏的涵义解释得是很清楚的。
“谏”,是一句古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下级对上级进行批评和建议的意见。时下,说到纳谏,不少人都认为是指听取批评和建议,其实,这是不完整的。因为批评和建议,都是一种言论,既然是一种言论,其中往往有真言和假言之分,忠言和谗言之别。片面之词与辩证之语相混,谬误与真理相杂,是常有的现象。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是非不分,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心理取舍,或一概拒之,或一概纳之,都不叫纳谏。同时,要做到纳谏,首先必须有“谏”可纳。这就需要创造一种民主气氛,广开言路,让大家敢讲话,讲真话。
当然,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往往是通过真话来反映的。有了敢讲话的环境之后,还要善于明断,不能凡言必纳,还要有分析、识别的眼光,做到“择善而从”。才能“纳”到符合客观规律性的真理之“谏”、对发展有价值之“谏”。而要做到“择善而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利“善”,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建议和意见,采纳之,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和富强。这是一种好点子、好办法。
“择善而从”的对立面,是“择非而从”,两者虽是一字之差,但要分清“善”与“非”,并能做到取“善”去“非”,则是一门大智慧、大学问、大境界。“非”者,谗言也,流言也,馊点子也,片面之词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臆断之语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害的“谏”,有时会以“合理化”、“正确性”的面目出现。如果不加分析,一旦采纳之,将会后患无穷。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亡,虽有种种因素,但大多离不开取“善”还是取“非”这个根本问题。李世民之所以能创造“贞观之治”的盛世,与他从善如流、广泛纳谏是分不开的。三国混战中,势力最大的袁绍被势力比他弱小的曹操所打败,其原因,也与不能做到取“善”去“非”有关。当时,统治北方的袁绍,兵精粮足,猛将如云,谋士众多,可惜他堵塞言路,“善”“非”不辨,因而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70多万大军,竟被只有10来万的曹操军队所打败,实在败得窝囊。可这老兄至死也不明白择“善”去“非”的重要,岂不可悲?
在今天,我们是不能忽视广开言路、取“善”去“非”这一重要工作的。
议论风声
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面对众说纷纭,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听别人的,还是不听?这需要我们开启心灵的耳朵,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让我们在别人的经验中稳步向前。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笛卡尔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齐恒公在鲍叔牙劝导下迎来管仲,也迎来了鼎盛的“葵丘会盟”;萧何接受门客建议,免遭杀身之祸……唐太宗重用魏征,信陵君窃符救赵,托尔斯泰离开神学……他们若不择善而从,长孙皇后、侯生、屠格涅夫的良言又怎会生效?相反,项羽不听范增之谏,马谡不听王平之言,春申君不听门客之劝……哪一个不是身首异处?
择善而从,让我们不盲从,用心辨明坚持真理。它使舍勒排除燃烧素的干扰分离出氧气,让伽利略敢于冲破权威的束缚,它造就了陈景润、杨振宁、阿贝尔、爱因斯坦等科学巨人。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也向我们大声疾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的,择善而从,不等于我行我素,更不等于绝对服从。
再次,它要求我们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恩格斯向鸭嘴兽道歉,早已传为美谈;华罗庚对指出自己错误的陈景润大加赞赏……三尺讲台之上,老师面对同学们指出自己的错误,坦然承认“我错了”……追求真理使他们敢于认错,孜孜不倦,果断前进。择善而从,生活中的我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仔细鉴别,于是我们在师长、同学的正确意见中克服缺点,不断前进。在不断成长中学会了鉴别,更有主见,更成熟。
择善而从,你将沿着前人的正确道路,走得更远,你将用智慧与自信在绝壁处独辟蹊径,最终,你登上了理想之颠,采撷到了冰封千年的“雪莲”,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壮美……
名言链接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若决江河。
——孟子
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胡德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