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我的创作梦
第九课 我的创作梦
主题视点
初中生张嘉文自小酷爱写作,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像莫言、韩寒那样的作家。他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很多诗歌、散文和小说。在父母的鼓励、老师的帮助之下,他开始尝试投稿,可是投出的稿件却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他也曾用莫言被屡次退稿的故事鼓励、安慰自己,但在现实面前,张嘉文有些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资和能力,甚至想到了放弃。
张嘉文投出的稿件总是杳无音信,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张嘉文如何才能圆做一名小小作家的梦想呢?
拍案寻理
郭敬明自幼酷爱读书,在启蒙老师的鼓励下,小学二年级的他便开始尝试投稿,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7年就读初二的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稿费和样刊。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创作激情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他在第三、四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分别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和《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获得一等奖,由此声名鹊起。
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还是《幻城》。据他回忆,高中时期的某一天,他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下“樱空释”三个字,之后便将纸扔进了纸篓。母亲发现了这张纸,鼓励他完成了小说《幻城》。高考结束后,他把一万字的《幻城》投给了《萌芽》,《萌芽》10月号刊出了这篇小说。随后,郭敬明与春风文艺出版社合作,将《幻城》由短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正式出版,作品一面世就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和热烈追捧。此后他不断更新着自己的创作纪录和销量纪录。
然而,郭敬明成名之后,多部作品却被爆抄袭,官司不断。法院曾判决其《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有12处主要情节、57处一般情节和语句等剽窃行为成立,在人物特征、人物关系上对《圈里圈外》构成侵权。为此,第一被告郭敬明和第二被告春风文艺出版社被判赔偿21万元人民币。
知识卡片
引用和抄袭的区别
引用与抄袭同样都是一种写作手段,但其性质却迥然不同。前者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后者则属于违法侵权行为。
引用必须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这是区别引用和抄袭的分界线。
引用时,一要把引述的内容与自己的东西标注清楚,被引用的必须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他人还没有发表的作品则不能引用。二要指明被引用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甚至连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及引用部分所在页码一并标明更好。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即使是合理引用,也构成抄袭。反过来,只要指明了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即使不符合引用目的或者引用不适当,也只是不当引用、过量引用的问题,不至于被指控为抄袭。
拓展天地
你还记得《半夜鸡叫》里长工们智斗地主“周扒皮”的故事吗?你知道它的作者高玉宝是如何从一名文盲成长为作家的吗?
高玉宝出生于辽宁大连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岁时上学不到一个月就被迫辍学。后来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休整时开始学认字。一天,在一棵大树下,他读着连环画《少年毛泽东》,被一句话深深触动:“为什么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文臣武将、才子佳人,没有一个耕田汉?”这句话让高玉宝萌发了“为穷苦人写书、为革命英烈写书”的想法。可他学的都是“天”“地”“人”这样的单字,组不成句子更写不成书,一下又泄了气。在部队领导的鼓励下,高玉宝振作精神,决心学习保尔精神,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开始写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不会写的字他就问人,问不到他就以画代字,或是先圈起来等问到后再填进去。说起以画代字,高玉宝记忆犹新:“杀字不会写,我就先画个人头,再在人头上画把刀,头砍下来了人也就杀死了。日本鬼子的‘鬼’不会写,我就在嘴里画一个不像人样的舌头出来,很可怕……”
高玉宝就这样用1年5个月时间“画”出了20万字的《高玉宝》草稿,经老作家荒原指导修改后在全国出版发行,迅速流传于世,影响了几代人。从文盲成长为作家,高玉宝也多次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他最乐于接受的称号之一“战士作家”就是周总理取的。
高玉宝的入党申请书
实践探究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创作无处不在。你享受过创作的乐趣吗?是否有过作品获奖,或是公开发表的成功经历?相关版权的法律知识你了解多少?与同学一起学习与分享吧!
一、火眼金睛(请判断以下对著作权的认识是否正确)
1.模仿、借鉴和引用离抄袭只有一步之遥。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应该拒绝抄袭。()
2.抄袭他人作品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需承担法律责任。()
二、创作作品齐分享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分享活动。请同学们针对自己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文学、影视剧、绘画、游戏等作品形式不限。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苦与乐,或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分享你的创作感悟。
作品分享:(可粘贴)
创作感悟: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