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向低碳的努力
第二十二课 向低碳的努力
国际社会的努力
在人们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之后,各国政府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项责任。
早在1992年,各国代表就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项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应承担起节能减排的任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得减排任务更加有成效。
1997年,世界各国代表在日本京都签署了一项名为《京都议定书》的协议,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第一次有了比较明确的日程表。这项协议规定,到2012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因为许多国家批准了这项协议,因此《京都议定书》在这些国家内拥有法律地位。
然而可惜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美国,却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致使减排效果大打折扣。
在此之后,人们又通过名为“巴厘岛路线图”的决议进一步确定了节能减排的路线。根据这一路线图,不仅发达国家应当承担节能减排的任务,像中国、印度这样的规模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尽量削减碳排放量。随后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2010年坎昆世界气候大会以及2011年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人们沿着“巴厘岛路线图”所敲定的谈判进程,将气候谈判继续推进。
为什么困难重重?
从上面的介绍中,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世界各国关于节能减排的协议的推进路程困难重重,其中美国拒绝承诺节能减排的风波尤让我们印象深刻。
既然温室效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为什么仍有国家拒绝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呢?
原因很简单。上一课中我们介绍了,人类之所以排放出那么多的二氧化碳,完全是因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的缘故。而更高品质的生活就意味着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排量更大的汽车、更多的美食、更多的服装,等等。
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减少,意味着什么?
打个比方吧,假如你决定响应低碳生活,今年少买一件衣服,那么服装店的老板娘就会少赚一笔钱。由此上溯,不仅服装店老板娘的收入变少,就连制衣厂、纺织厂的收入都变少了。另一方面,老板娘因为收入变少,于是决定少买一些化妆品,这又会导致化妆品店老板的荷包瘪下去。这样循环下去,所有的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品质在下降。
正因为减少能源消耗可能会影响经济的运行,这才使一些国家拒绝履行减排义务。
清洁能源
两难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除了节约、减少能源消耗之外,低碳的另一个途径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如果能利用清洁能源,那么不必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也可以拯救地球所面临的灾难,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发的技术。
清洁能源,即那些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有些清洁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早在人们挂起风帆、起锚远航时,或者竖起高高的水车,用水流带动磨盘来磨面粉时,就已经是在利用风能和水能了。
当然,风帆、水车对风能和水能的利用率比较低,使得风能、水能并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因此当蒸汽机、内燃机发明出来之后,风帆和水车便长期搁置不用了。
不过,风能、水能是如此清洁,它们纯天然无污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除了利用起来较为困难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
人们在河流上拦起大坝,让河水从高处冲下,带动水车一般的叶轮发电;人们还在草原、海滨建起巨大的风车,让大风吹动风车的叶片发电。随着人们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两种方式所发的电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使用的电也就越来越清洁。
太阳能是另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利用太阳能来烧热水之外,人们还发明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给千家万户使用。
核能也被看做是清洁能源。尽管日本福岛核危机让人们对核电站忧心忡忡,但是,如果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核能这种清洁能源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就仍值得人们去继续探索。
除此之外,地热能、大海中的潮汐能也都被认为是清洁能源,还有待人们的利用。
不过,煤炭仍然是最低廉的能源,人们并不需要完全抛弃煤炭。一种最新的技术可以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分离并“捕获”,储存在海底、地下,让它不再污染空气,这就是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据测算,这项技术可能将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90%。这项技术一旦成熟,一定将和清洁能源一样,成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的基石。
(执笔 安臣)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