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践行“光盘行动”
第6课 践行“光盘行动”
礼仪瞭望
节俭是传统美德
中原传统饮食文化与节俭美德之间,向来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中原饮食文化,往往具有强调节俭、重视自然和谐的特点。例如,河南人爱吃的烩菜、烩面,用料普通却美味可口,就是豫菜文化节俭传统的典型表现。河南是留余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留余文化倡导的是平衡共赢、因时而变、兼济天下、让利于民,这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精髓,也是节俭文化的一个更深层次体现。
对中原文化起重要影响的各家传统思想文化,在节俭方面都有着共通的地方。比如儒家思想,无论从修身还是济世的角度,向来就倡导节俭、反对浪费。道教文化,其代表人物老子的清静无为、抱朴守虚等思想,就强调一种自然的和谐。反映在饮食方面,就是强调清、素、淡,即通常所说的“不吃十分饱”,不过分,不过头,不过剩。这些观念显然和奢侈挥霍、暴殄天物的做法相对立。佛教文化,本身更是强调各种“戒”,戒是自律,从饮食文化角度看,就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对自然的一种保留。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那么我们在饮食上,应该如何将这一美德贯彻到底,践行“光盘行动”呢?
礼仪学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同学们,我们应当从饮食做起,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真正做到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食堂用餐,拒绝浪费
在学校食堂,经常发现同学们在自己打的堆积如山的饭菜中挑挑拣拣,有的同学更是没吃几口就倒掉,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极大浪费。在校就餐时,应根据自己食量确定饭菜数量,能吃多少,便买多少,做到适度适量;珍惜粮食,不随便乱倒饭菜,吃饱、吃得营养全面就好。
外出用餐,拒绝攀比
社会上有一些很不好的风气,譬如请人吃饭时讲究排场,点海量饭菜,认为饭菜剩得越多,便表示越阔气。这种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外出用餐意识,不攀比,不比阔气,不讲排场,根据出席人数和需要合理点菜,讲究营养搭配,荤素得宜。如有剩菜,尽量打包,拒绝餐桌上的浪费。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合理安排膳食,不暴饮暴食。
在家用餐,适度为宜
很多同学在家的时候,往往就成了家中餐桌上的“小霸王”,饭菜总是围绕孩子的口味进行烹饪。家长的溺爱和放任很容易造成孩子在家挑食、不讲究营养搭配,还时常造成剩饭剩菜……家庭就餐倡导“光盘”意识,有利于日常生活中培养节俭好习惯。提醒父母适量做菜、菜式精致简约、尽量全部吃完等都是落实“光盘行动”的有效办法。把节俭作为传家之宝,回归“文明饮食、节用惜福”传统美德。在家用餐时,应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不扔剩饭剩菜。
此外,我们还要做“光盘行动”的宣传使者,在校期间互相督促,在家期间要发动和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都来参加“光盘行动”,都来做“节约达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使同学们的节约习惯能延伸到校园外,让更多的人都能向浪费说“不”!
“光盘行动”简介
“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光盘行动最初由一群热心公益的人发起,其宗旨是: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而不只是一场行动。不只是在餐厅吃饭打包,而是按需点菜,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
互动体验
在每天就餐的时刻,我们应时时牢记节俭的优良传统,养成“光盘”的良好习惯。当我们有机会组织集体就餐,或参加倡导“光盘”行动的公益活动时,你会怎么做呢?
情景一:下个月全班将进行春游活动,中午在外野餐。如果班主任请你组织本次活动,你准备怎样做到既让同学们吃饱吃好,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情景二:针对部分同学存在的就餐浪费问题,学校决定开展一次校园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行动的宣传活动。如果请你来负责本次活动,你准备做怎样的策划?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