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命之墙
第七章 生命之墙
开篇寄语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党中央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推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10多亿的中国群众建造起一座安全的“生命之墙”。
精彩跨越
近些年来,中国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保障覆盖人口范围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2009年3月,中国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启动深化医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实现“病有所医”迈出了关键性步伐。截至2011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农合从2002年建立,至2011年,参合人数达8.32亿,参合率97.5%,人均筹资标准从2003年的30元提高到2011年的246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补偿封顶线达8万元。2010年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障,截至2011年底,已有近30万包括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终末期肾病等8种重大疾病患者享受到补偿,实际补偿平均达65%。2012年,又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种常见多发大病纳入农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截至2011年,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有序向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延伸。目前,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了30%。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夯实,“强基层”的医改目标初步实现。2009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470多亿元,支持近3.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安排3.6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万多人。
四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09年人均15元提高到2011年的25元,受益人群不断扩大。
引申体悟
从神农氏尝百草到创立四诊法和麻沸散的扁鹊,再到“药王”孙思邈,自古以来,医术高超,救民于疾病的医生之所以备受人民爱戴,皆出于百姓对“生”的渴望、健康的向往。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几乎每天甚至是每一时刻都有人遭遇着意外或者疾病的偷袭,此时高超的医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便是维护人民生命权利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各方面实力都开始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医疗硬件设施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日益显现出来,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各类民营医院的发展,专科治疗的医院的出现不仅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医疗条件,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更让百姓有了选择的空间。
迈入新世纪,过度市场化的医疗体系使得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日益激化,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切实维护百姓的生命权利,更是展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老百姓真正的“病有所医”,并且改善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便百姓就近就医。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制度改革和医保范围的不断扩大,人民的生命权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心动行动
1.走访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服务站的服务内容。
2.了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专家的故事。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