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你曾美丽走过

下载APP

第七章 你曾美丽走过

第七章 你曾美丽走过

    

    ——记“最美女孩”何玥

    

    开篇寄语

    

    中国红十字会这样评价何玥:“何玥同学,自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恩泽患者,造福社会,这种高尚的人道奉献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赞扬。”

    

    何玥的姑姑何燕说:“我家的小何玥是一个听话、懂事、孝顺、坚强的孩子,她的勇敢超出了她的年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何玥生前的同学林思奀用一首诗来纪念她,“亲爱的小伙伴/你走了/来不及道一声感谢/老师为你心痛/工整的作业/漂亮的奖状/这世界/你曾美丽走过……”

    

    藏族歌手阿兰用歌声赞美飞越雪域高原的生命传递和大爱:“当山水合二为一,眼界之间畅快呼吸,每一种给予如沐浴在春雨。珍惜呵护所有,分享无尽感激,以爱相宜,唤醒美丽。”

    

    动人风采

    

    临死之前,她留下遗嘱,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死后,她用一肝两肾挽救了三个生命;她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12岁的生命中;她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人、所有的人。她,就是被誉为“最美女孩”的广西阳朔县金宝乡长乐村委和兴榨村的13岁小女孩——何玥。

    

    “何玥她从小就很懂事,4岁就开始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她懂得家里不富裕,从小就晓得节约,你给她50块钱买菜,她最多就用2块钱。”何玥的叔叔说。“她会上网看新闻,很多大人都不爱看,她看得津津有味。”据她爸说,女儿学习能力很强,在学校当班干,成绩优异,平时喜欢看书、看电视,还是个“手机控”,所以好多事情懂得比大人都多。

    

    汶川地震的时候,何玥不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全捐出去,还逼着她爸妈把一个月的工资捐给灾区。生病后,学校的老师、同学来看她,还送来了2000多元的捐款,她都要父亲把捐款捐出去给别人。阳朔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潘医生说,小姑娘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意志力。“二次手术后,以她的身体情况,下床走路是很艰难的事,会头晕、乏力、心悸。当时我对她说,要有毅力,多走路,这样病才会好。以后每天她都要何先生扶着她,在走廊上走个两三次,很多人可能下床的勇气都没有。”

    

    2012年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何先生上来就骂了孩子。但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才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2012年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生命历程。2012年11月17日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金宝乡中心小学六(2)班班主任何兰鲜始终记得第一次见到何玥的印象,那是一个“长着圆圆的脸蛋,眼睛透着纯真,秀气的头发透着灵气”的小姑娘。

    

    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何玥的懂事让老师记忆犹新:她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别的同学爱买一些零食、小饰品,可她却从不乱花零用钱,父母给了她一本存折,她都是有计划地用。

    

    何玥的好朋友刘桃兰最难忘的是,那次学校组织为患有“马凡氏综合征”的阳朔中学学生刘广宏捐款,何玥把身上仅有的10元钱全捐了出去。刘桃兰问她“你捐这么多,回去还有车费吗?”何玥回答说,没关系,大不了走路回去,多一分钱就多一份力量也多一份希望。

    

    听到何玥捐献器官的消息后,何兰鲜很感动,但没有太多的惊讶。在一堂语文课上,课文《永生的眼睛》讲的正是作者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听着老师的讲述,何玥流下了眼泪,她在积累本上工整地抄下了一段课文:“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申体悟

    

    她刚刚五年级,她是”00后”,然而,她的义举令成人感动,赞叹!

    

    自然地,想起很多电视报道中的90后,他们虽然懵懂,但热爱正义;虽然被娇惯,但心地善良;虽然年少,但颇有作为。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同样是90后,她阳光、美丽、坚强。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2009年,孟佩杰带着养母上大学。大一那年暑假,她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面对不少好心人的帮助,孟佩杰都婉言谢绝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还有很多美丽的、坚强的90后,他们令我们刮目,他们的义举令我们久久感动。一些长者曾直言当代的90后群体还需大经社会的打磨和历练,目前尚不足以顶起民族的半边天,可是那些人不曾想到,就是这个在社会各年龄层看来均颇受争议的“年轻群体”用行动证明了90后完全有能力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并完美地完成了自身的角色转换。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我们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奋勇走到今天、走向辉煌希望的资本。

    

    心动行动

    

    1.搜集一个令你感动的90后先进事迹,在班上交流。

    

    2.问卷调查90后青少年的生活观、价值观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