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 心中的偶像

下载APP

主题四 心中的偶像

主题四

    

    心中的偶像

    

    生活万花筒

    

    29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发誓:“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13年来,她前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寻找和刘德华面对面的机会。其家人为了完成她和刘德华见一面的愿望也不惜一切代价,不仅债台高筑,就连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几乎倾家荡产。

    

    当今NBA巨星布莱恩特从小就把乔丹当做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成为篮球明星,能够和乔丹同场竞技。这种朦胧的“追星情结”在其家人和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从小就刻苦训练球技,这使他终于梦想成真,成了NBA新生代中和奥尼尔齐名的球星。

    

    面对两个不同的追星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

    

    探究寻常理

    

    追星,可以说是青少年很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青少年的发展,以及性意识的萌发有直接的关系。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我们经常会在自己的心中勾画出未来的自我形象,表现为渴望拥有辉煌的事业、美好的生活、迷人的身材、非凡的魅力等,而在歌星或影星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一切。于是,各种明星就成为我们崇拜的对象,成了我们仿效和追逐的目标。

    

    追星族的偶像崇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社会阅历浅,感情容易冲动的心理特性,暴露出盲目崇拜的弊端。

    

    青少年追星的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认为“漂亮、有魅力、潇洒的人各个方面都好”的心理,就是一种光环效应,而各类明星正好符合了光环效应的特征,自然也就容易成为青少年心目中所追逐的偶像。

    

    ●从众心理。认同群体模式是青春期个体的行为特征,如果某个青少年的行为与众不同,就可能成为大家的笑柄。因此这就使一部分少男少女把偶像崇拜看成是一种时尚,觉得这样才能和周围的同伴融为一体,不至于落伍,不至于被别人看做另类。

    

    ●炫耀心理。青少年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惹人注意,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筹,经常把自己的崇拜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得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和虚荣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少男少女追星,对一些歌星达到盲目崇拜的程度,盲目地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服饰、发型等等。有些人把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追星活动中,分散了学习精力,荒废了学习和青春,迷失了自我。布莱希特曾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

    

    当然,追星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它可以给我们成长带来快乐,使少男少女暂时忘掉学习的压力和烦恼,找回那份本应属于少男少女的轻松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这追星却需要我们把握好分寸:

    

    ●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人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人,而不应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他(她)不仅仅能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金钱在追星上。明星的光环不会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好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持敌对的态度。

    

    ●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总之,不要在追星上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明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而不是迷恋他们;明星可以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但不能盲目崇拜。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总有一天追星族会从梦中醒来,扬起自我的人生风帆。

    

    实践得新知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偶像,请你制作下面的推荐卡,推荐你心目中的偶像并说明理由。

    

    推荐卡

    

    我的偶像: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

    

    孝敬父母情况: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公益情况: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

    

    某班以“我的偶像”为主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发表观点。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偶像激励。追寻偶像的步伐,有利于我们走向成功。

    

    我的观点:

    

    我们的成长不一定需要偶像的激励。与其敬仰他人还不如崇拜自己。不恰当地追星往往会迷失自我。

    

    阅读拓视野

    

    古人也狂热迷“偶像”

    

    古人对文坛上著名偶像的竭力追捧,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少男少女对娱乐界明星的痴恋。

    

    在唐朝,一位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发扬老祖宗愚公移山的精神,锲而不舍地追踪李白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追上李白。而他并不认识李白,经好心人引荐,才得以和李白相见,激动得语无伦次泪流满面。

    

    苏轼创造或仿制的几道美食,被人称作“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一直流传到今天;苏东坡曾在江苏宜兴小住,当地有制壶传统,他的设计不但不是“班门弄斧”,反而很快被当地的能工巧匠所运用,流行全国,这种茶壶被人称作“东坡壶”;他所戴的那种高筒短檐帽,更被士大夫争相效仿,称为“子瞻帽”。总之,凡是苏轼碰触过的东西:一封信、一支笔、一块砚或者一把扇子都会变成众人收藏、争购的对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