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章 终成眷侣

下载APP

第一九章 终成眷侣

第一九章 终成眷侣人世间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拆散他们,亦无须再对谁委曲求全,更无意流言蜚语。纵然得不到众人的祝福,也终是感恩。

    

    佛说人有八苦,即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忧悲。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半年之久的别离,非但没有减去相思,反添情愫。徐志摩回到北京,故景故情,内心感慨万千。北京的王气不及街巷的烟火味真实安心。他心所愿,则是和爱人执手,远离喧闹,去往清平世界。

    

    佳人明明就在眼前,再相见却隔了万水千山。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再三阻拦,让他们再不能自由携手,来往随心。几番周折,方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来不及细诉衷肠,又要仓促离去。

    

    他们在等待机遇,准备与世俗争夺,和命运较量。陆小曼经不住王赓地催迫,和母亲前往上海。不久,徐志摩追踪而至。尽管他们之间始终存在阻拦和羁绊,至少同在一座城市,望着同一片星空,温柔月色下还可以呼吸相闻,共许山盟海誓。

    

    上海这座城成了陆小曼今生最后的归依,她在这座城里享尽繁华,枯萎老去。他们的故事亦是在上海真正开始演绎,从鼎盛到残破。他们不想成为传奇,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传奇。

    

    陆小曼下定决心要和王赓离婚,迫不及待,忍无可忍。徐志摩找胡适商量,胡适又托小曼的绘画老师刘海粟出良策。刘海粟本为性情中人,加之一直欣赏陆小曼的才情文品,对他们这段爱情生出恻隐之心,故在上海功德林安排了一场宴会。

    

    正是这场宴会动摇了王赓的决心,让他不再纠缠,不再坚持。刘海粟在宴席上慷慨陈词,反对封建婚姻,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王赓又岂会不知他意,多日来的折磨让彼此都心力交瘁,他不想累人累己,有些爱是放手,更是成全。

    

    王赓知道,纵算他苦苦挽留,亦不会有丝毫转机。经历婚变之后的他也更加清醒,更加明澈。他说:“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活动,它是纯洁而美好的,并不带有半点功利俗念,也不等于相爱必须占有。真正的爱情应以利他为目的,只讲无私奉献,不求索取。既爱其人,便应以对方的幸福为幸福。我是爱陆小曼的,既然她认为和我离开后能觅得更充分的幸福,那么,我又何乐而不为?又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

    

    原来,世人眼中的儒雅武人并非不懂爱,只是他的爱太沉寂孤闷,不适合张扬的陆小曼。这个男人默默退出这场情战,又默默地等候,或许她有一天倦了、累了,还会回头。可陆小曼的人生是决绝骄傲的,无论哪种境况,她都不会转身。

    

    爱情不是虚无缥缈的,他们真实地拥有着彼此。应好友陈博生和黄子美之邀,徐志摩担任了《晨报副刊》的编辑,开始了一段他于文坛的辉煌时光。

    

    多年的笔墨耕耘,让他寻到了一处得以尽情泼墨之地。他坦承道:“但我自问我决不是一个会投机的主笔,迎合群众心理,我是不来的,谀附言论界的权威者我是不来的,取媚社会的愚暗与褊浅我是不来的;我来只认识我自己,只知对我自己负责任,我不愿意说的话你逼我求我我都不说的,我要说的话你逼我求我我都不能不说的:我来就是个全权的记者……”

    

    那段时日,徐志摩重新醉心于文字,他的文风受到众人的争相模仿。《晨报副刊》也因为徐志摩显赫的才情重新有了活力和生机。多少文人凭借报刊畅意淋漓地挥洒笔墨,各抒己见,各释情怀。

    

    于一个文人诗客来说,那应该是一段绚烂华美的光阴。一切尘埃落定,爱情弥补了他人生所有的缺憾,而文字更平复了他过往的伤痂。他做真实从容的自己,与爱人相依,和文字相知,温暖满足,幸福美好。

    

    之后,徐志摩又创办了《诗镌》和《剧刊》。他是一个幸运的诗人,挥舞着他优雅多情的笔,书写人世的绮丽和至美,亦吟咏他内心滔滔不尽的情感。文字多么美丽生动,可寄闲愁,可诉离殇,可描欢乐,可抒情爱。

    

    只是,任你有生花妙笔,可以抒写岁月山河、风流时序,可以描摹别人的故事悲欢,却更改不了自己的命运。文者多思多愁,更比寻常人清醒明澈,却多是看得透,放不下。纵算不为名利所拘,终还是为情爱所困。

    

    陆小曼说动了母亲,徐志摩亦费尽唇舌说服了固执的父母。其父徐申如对徐志摩种种叛逆之举甚为恼怒,他虽不曾见过陆小曼,但他得知徐志摩要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只觉有辱家门。在徐申如心里,只有张幼仪配得起端庄贤惠,也只有张幼仪能给徐志摩带来安定,让他幸福。

    

    徐申如要求他们的婚事得张幼仪亲口应允,方能作数。为此,远在国外的张幼仪收到信函匆匆回国。关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事,张幼仪早有耳闻,她心中无恨无怨。她自知人生辛苦,更况她和徐志摩早已是陌路,又何必拿自己的伤去为难别人。

    

    慈悲和宽容是人生最美的修行。这些年,她遭遇了太多的变故,已学会从风雨中走出。当她见到陆小曼之时,似乎在刹那间明白为何徐志摩会为这个女人生死不顾。她的美艳,她的纯粹,她的风情,她的热烈,是徐志摩割舍不尽的依恋。真正的爱情是两颗心紧紧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唯愿天荒地老。

    

    张幼仪的认可让徐申如答应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但提出了三个要求:结婚费用自理,家里不负担;婚礼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经历了一年多的周折、磨难,他们总算可以如愿以偿,相爱相守。人世间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拆散他们,亦无须再对谁委曲求全,更无意流言蜚语。纵然得不到众人的祝福,也终是感恩。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北海董事会,陆小曼和徐志摩在此举行订婚仪式。礼堂内宾客如云,才子名媛,喧闹沸腾。他们之中有真心送上祝福的,也有暗地里讥讽嘲笑的。人生百相,世事难全,陆徐二人早已厌倦纷扰,只求相依,只要幸福。

    

    结婚时,恩师梁启超做了他们的证婚人,但他尖锐的证词,当真是毫不留情。“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如此别开生面的证词震惊了在场的宾客,也让徐志摩和陆小曼羞愧难当。梁启超不喜欢陆小曼,他觉得她不够贤良淑德,他喜欢温顺传统的女性。他甚至认为,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将陷于灭顶之灾,必受其害,唯有远离陆小曼,徐志摩的人生才会有更璀璨的天空。

    

    但他们将彼此的手握得更紧,因为这条路他们走得太艰辛,太不易。今日之后,自此掩门,守着彼此,听风听风,看山看水,看月亮看书。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幸福亦是自己的,别人承担不了,亦享受不到。

    

    时光静美,江山秋浓,徐志摩和陆小曼如愿以偿地相守。可见,相爱之人只要坚贞守候,终会修得正果。此后,徐志摩辞去了《晨报副刊》编辑一职,徐陆二人效仿范蠡和西施,抛却浮名,双双泛舟太湖,寄情山水。

    

    徐志摩和陆小曼不是隐逸太湖,而是去往硖石小镇,那座美丽的江南梦乡。唯愿,一心伺候故园花草,做一对人间仙侣,不理世事,不争朝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