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下载APP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斜阳荒草,古道黄尘,江水小舟,这一切仿佛都与送别相关。千古离别伤远,皆是寂寞低愁,多少眷恋不舍,那一刻竟无语言表。唯留一个单薄的背影,以及彼此不敢交换的眼神,于风中飘荡,来无可依,去无所寻。

    

    江淹的《别赋》有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于一个漂泊的人来说,此生最怕的便是离别,或是送人,或是远走。聚时欢乐,散时悲凉,其间的酸楚与寥落,唯相别之人所知。人生当真若林黛玉所说那般,不聚不散多好。这样便不至于过于繁闹,亦无冷清。

    

    世间所有情感,皆要付出代价,深莫如浅,浅莫如无。只是人于凡尘行走,又如何能做到花叶不沾身?而我愿以后的岁月,更加自持守己,如此便可省去纷繁的情事,亦免了无谓的别离。

    

    《西厢记》有一段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自古伤别,有朋友之别、亲人之别,以及恋人之别。无论是哪种别离,皆令人伤情。只是那许多次的来来往往,到最后,慢慢成了寻常。以为过不去的山水,忘不了的疼痛,有一天,亦是淡若清风。

    

    《燕燕》是《诗经》中极为优美的抒情之作,亦为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诗。王士禛曾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轻轻吟咏,燕燕于飞,依依别绪,果真是情意深长,哀婉动人。陈舜百说:“‘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不可及处,正在于兴中带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故而“深婉可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见燕子如见老宅,如至故里。燕子守着寻常院落,岁岁年年,结伴远行但不必迁徙。它们可以在寻常百姓家筑巢,双双栖息于白墙瓦檐上,细语呢喃。人处世间,或为功名,或为情爱,或仅仅为简单地活着而出走天涯,经过几程山水,直到看不到炊烟人家。

    

    这首《燕燕》为所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庄姜所作。《左传》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硕人》是这样描写庄姜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该是怎样的女子才有如此绝代容颜,倾城风姿?庄姜的美,古老而明媚,温润又柔婉,她就这样孤独地美了三千年,与人无尤。

    

    然而这样一位贵族女子,又是诸侯夫人,纵有才情,又怎会有闲心来写民歌呢?庄姜虽美,嫁与庄公后,因无子而失宠。她写诗吟句,亦只是为了消解内心的烦愁苦闷,打发深宫的寂寥岁月。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依稀记得当时远嫁的情景,燕子双飞,自由欢畅,虽安身于寻常百姓家,俭约朴素,却有闲逸的栖身之所。而她远嫁他乡,不知归程,更不知以后的命运。

    

    父王已去世,妹妹今日又要远嫁,手足分离,亦是依依不舍。燕子轻姿曼舞,呢喃低语,不知人间惆怅。深情的兄长相送于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唯泪落如雨,心痛难当。此去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虽是有所归依,可到底归依何人?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这一程又一程的陪伴,更是令人黯然神伤。女子出嫁,虽是人世常理,可这番别离,水复山重,她再不是那个养尊处优、任性洒然的少女了。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她不仅温和恭顺,为人又贤惠善良。执手临别,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受百姓拥戴的好国君。这女子貌美尊贵,又贤德宽厚,成为千古女性的典范。

    

    庄姜盛妆嫁给昏庸的卫庄公,纵是婚姻不幸,她亦不愿谄媚庄公,便独守深宫,以诗歌寄托哀思,淡看人间冷暖。她典雅高贵,贤良端庄,又才情非凡;但到底红颜薄命,此生不遇良人,唯与寂寞相依到老。

    

    美人会老,那如柔荑般纤细柔软的手、凝脂的肌肤以及含情浅笑的美目,终会消逝。但庄姜的美被封存在时光深处,写入三千年前的诗卷里,被世人敬爱亦珍惜。此后,再多美好旖旎的词句,都无法歌咏她的美。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仿佛又行走在离别的路上,马车缓缓,佳人非昨。那年的燕子不知飞去何处人家,那年的新娘已将宫廷的黄昏坐断。后来,又有无数人在这郊野荒径送离,只是那么多的聚散悲欢,冷暖故事,都被时光淹没,了无痕迹。

    

    想起《红楼梦》中探春远嫁伤别,与此番景象有几许相同。“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女子的一生到底是有这么一场别离。或喜或忧,是福是祸,皆有安排。庄姜不幸,嫁与卫庄公,辜负了好年华。然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嫁得如意郎君赵明诚,一起收集金石字画,烹茶作词,夫妻恩爱,情深似海。到最后亦躲不过离散的宿命,赵明诚死,李清照晚景凄凉,划着当年的兰舟,无处归依。

    

    古人惜别,送至长亭古道,折柳相赠,热泪沾巾。白居易有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而柳永的《雨霖铃》更是让人魂断神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啊,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人的一生,有多少次相聚,往往就有多少次离别。只是终有那么一次远行,此生再无重逢之日。这共同走过的人间岁月,这一起爱过怨过的红尘,有一天都要忘却。

    

    人世悠悠,漫漫远意,亦如历史的古道,从秦汉到魏晋,从唐宋到明清,千年风景,千年故事,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送别。

    

    三千年前的燕子,依旧在百姓堂前,双飞双栖。三千年前的佳人,如暮春的花开,亦还闻得见其香气。而我只是千年后台下的一名过客,待台上的人将戏唱完,便散了,送别亦是多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