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下载APP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人生恰如花开花落,或静或乱,或实或虚,起灭随缘,荣枯不惊,如此徜徉于万物便可舒卷自由,行走于世间亦可去留无意。

    

    堂堂华夏,悠悠岁月。我喜那开天辟地的古老俭约,万物繁闹且自在,各有风姿,各怀其韵,或崇高或渺小,或喜气或孤独,总不重复,彼此的相遇也不冲突。

    

    姜尚云:“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无常,惟眷有德。”天下是一座浩大的城池,有德者居,王者兴。而人生是一场华美的盛宴,我们沿袭着华夏民族的礼乐,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百姓人家,饮宴早已成为一种风俗。

    

    自古以来,盛世之音、祥和之音、风雅之音,可以沿袭下去,流传千秋。清平盛世若百花之中的牡丹,富贵典雅,庄重矜持,却有一种清扬,若丝竹般悠悠雅乐。

    

    《诗经》分《风》《雅》《颂》。《诗经》的《风》,多写男女相悦,岁月清欢。《鹿鸣》是一篇饮宴诗,为《雅》的开篇。它是周王宴请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传达了宫廷雅乐的和睦融洽之情。开场皆以鹿鸣起兴,写出君臣相欢、宾主相宜、和谐欢快的气氛。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喜读书,厌恶功名虚利、经济仕途。他曾说宝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他不喜读的是四书、八股时文之类,喜读的是杂学旁收。脂粉堆里,唯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所以他内心深敬黛玉,亦和她于落红阵里共读《西厢记》,互生爱慕之情。

    

    宝玉也曾在家塾里读书。那日贾政和相公清客在书房闲谈,便喊来跟随宝玉读书的李贵,问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李贵答:“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攸攸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李贵话语一出,满座哄然大笑。

    

    李贵所读的,实则是《诗经》里《鹿鸣》的篇章,“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作者将这首饮宴之诗用以此处,亦暗示了贾府是礼乐世家。贾政主张以礼待客,招贤纳士。实则贾府大大小小的盛宴数百场,曹雪芹所描写的,只是当时贵族生活的一种习气,亦描绘贾府当年鼎盛繁华之景。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用鹿安然进食起兴,传达了主人礼贤来客,友善待人之旨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雅乐和情,使宴席上宾主融洽,情谊和美,亦烘托了当时清平妙乐之盛况。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我有嘉宾,不仅会弹奏吹笙,奏清雅之音,而且其品德高尚,为人谦和有礼不轻浮。“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用醇香的美酒佳肴宴请嘉宾,主宾畅饮,诚心相待乐逍遥。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是一群高雅的宾客,琴瑟悠扬,交杯换盏,陶然尽兴。鹿乃灵性之物,性情温和,与人亲近亲和,象征着祥和、福禄和美德。

    

    《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朱熹《诗集传》中说:“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宴会是一种礼仪,君臣宾主之间,通过这场华美的盛宴,琴瑟清音,来传递他们的友善之心、祥和之景、太平之意。《鹿鸣》是一首千古颂歌,通过周王朝的君臣筵席,再走入民间,表达了与民相亲的喜悦。这场饮宴风姿生动,耐人寻味,乃万物所兴,众善所归。

    

    《鹿鸣》是一首王者的歌,表达了王者心怀天下、广纳贤士的气度,也道尽盛世的华丽,雅客的风采。宴请嘉宾是一种形式,君臣之间礼仪交流,才是他们的主旨。《鹿鸣》也是一首贵族的歌,高贵典雅,繁盛中带着清平,贵气又不失温厚。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王者之愿,也是众生之愿。天地万物人情,乃至壮阔的风景,皆需要礼乐来成行。王者行仁义,民间百花齐放,男耕女织,明朗亲切。万物存在有理有据,一花一草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气韵,何必要去征服?顺应人心,也是顺应天下,为无私,亦为慷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了此诗句,表达他求贤若渴之心。他文辞豪迈,情感奔放。他叹光阴如朝露,短暂易逝,愿天下贤才归顺于他,一起建功立业,施展抱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忧愁人生苦短,求贤心切,盼战乱止息,天下归心。他有雄心壮志,需贤者来访,智者相携,愿功业千秋万代,若水流花开。历代君主成就霸业,皆需礼贤下士,方得万民拥戴。

    

    后来,《鹿鸣》从早期的君臣饮宴,走至贵族宴会,再至乡饮酒礼。及至唐宋,科考之后的宴会上,也歌《鹿鸣》之章,称其为“鹿鸣宴”。满堂宾客,执壶把盏,琴瑟清音,杯光衣影,是《诗经》里的礼乐,唐诗里的醉意,也是宋词里的华丽。

    

    《韩熙载夜宴图》所描绘的是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韩熙载于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便一时不问世事,沉湎歌舞,纵情声色。整幅画卷交织着旖旎和清冷,喜悦又沉郁,是醉死梦生,是及时行乐,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与向往。

    

    李龟年是唐时乐工,善歌,亦长于作曲。他因与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几人创作《渭州曲》而得唐玄宗赏识,多年受其恩宠。宫廷里的酒宴,自是少不了他的盛世清音。那段时间,他被王公贵人争相邀约,香车宝马,美酒华宴,应接不暇。

    

    安史之乱后,唐宫里的乐人纷纷逃乱,流落异乡。当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也辗转民间,流离失所。他所能做的,是用其丝竹雅乐来换取简单的衣食。他一生忠于唐王朝,玄宗是其知音,奈何江山兴亡,又岂是他一个乐工所能做主的?

    

    诗人杜甫和李龟年重逢于民间,故人相见,感慨万千,即时作诗一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王为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儒雅风流,亦爱音律,其府邸聚集了文人诗客、乐工艺人。当年的宾客满座,霓裳歌舞,旷世之音,已杳无踪迹。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场几千年前的宴席,也淡淡散去,有依依离情,有浅浅不舍,仿佛笙歌还在耳畔萦绕,酒在炉上温着,宾客刚刚离席,一切意犹未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