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才能有效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当今世界,谁能抓住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才在引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组织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国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讲话精神。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空前紧迫。与此同时,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政治格局和安全形势变幻莫测,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充分认识人才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以求才若渴、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党和国家广纳天下英才。
人才故事:想方设法招人才
20世纪80年代的正定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习近平提出“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改变贫穷状态就要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习近平为了引进人才制定了面向全国的“招贤榜”,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吸引了国内许多的技术能人。习近平为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向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出了100多封“求贤信”,邀请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53名全国知名专家。除了“外请”吸引外地人才,习近平还坚持“下挖”“内用”选拔县内人才,并注重养才、育才,兴办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招揽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发现人才如获至宝。首先,要解决好正确辨识人才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的以层次划线,认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是人才,而普通专业人员算不得人才;有的以岗位性质划线,认为只有从事脑力劳动的是人才,而那些从事具体生产的技能劳动者算不得人才;有的以身份划线,认为有学历、职称的是人才,而那些活跃在农村厂矿基层的“田秀才”“土专家”算不得人才。这些认识妨碍了对各类人才的正确判断,对及时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次,就是要真心对待人才,真诚爱护人才,做到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要求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普遍共识。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习近平多次要求在人才工作中打破固有偏见、打破僵化标准,让每个人都有成为人才的机会。要秉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本地区的人才,也积极吸纳外部人才;既重视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人才纳入视野,不断拓展选人用人渠道,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努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习近平强调,对于人才的使用要做到“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古人云,“人莫不有才,才莫不可用”。我们党历来具有选贤任能的优良传统,在人才的选拔使用上始终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不搞论资排辈,不囿于地域之见,真正把立场坚定、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吸引人才,都是为了使用人才。只有用好用活人才,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创造价值。必须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观念,让人才在使用中成长,在使用中增长本领,在使用中发挥作用。
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任国家主席后提出的愿景。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从户籍改革打破身份壁垒到高校招生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从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到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都致力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每个人提供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激励亿万人才向着梦想坚毅前行。
习近平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一个人能否成才,他的人生能否出彩,不在于他是什么身份,也不在于他居于何种社会地位,关键在于他是否努力学习成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于他是否能为美好梦想的实现不懈奋斗、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人人尽展其才,让人生在实践中不断出彩,不仅需要党和国家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而且需要每个人孜孜不倦的主观努力。广大人才要胸怀理想、不懈奋斗,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前进的脚步相融合,把个人创新创业计划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专心致志、执着追求,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然成真。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各级各类人才艰苦奋斗,努力创造,让人生出彩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我们一定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