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深化改革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机制。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按照这一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抓住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改革步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优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加快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目前,科研人员跨体制、跨部门双向流动机制的缺失,影响了科技人力资源在全社会的有效配置。未来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减少阻碍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要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需要发挥人才潜力的合适土壤,需要从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打造适宜的环境,为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建立宽松的创新生态环境,允许积累、允许试错、容忍失败为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界面和系统支持,努力培育潜心致研的氛围。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我国目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完善,加之受宏观分配格局和微观激励机制的影响,导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约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物化到科研人员的奖励有限,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正向调节,大量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据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统计,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5%,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相差甚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还要大力营造。
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研人员个人的行为具有趋利性,应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利益激励来加以引导。按照习近平所指出的,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为此,下一步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企业使用股权激励、知识产权共有等方式,激发高端人才的积极性。二是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探索高校和院所科技成果实际完成人利用成果创办企业、推动产业化方面的创新模式。应改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三是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横亘在科学家、科技人员与企业家、创业者之间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理顺职务发明人及其所属机构之间的责任、义务及利益分配关系,增强对职务发明人创新活动的激励。四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体现倾斜于科研人员和研发活动的导向,让人才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合理回报,激发微观个体创新的热情。同时,在科研创新活动中,要更多地把科研经费向人力成本付出倾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权益人的产权激励和权属保护,建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全方位的创新人才。习近平指出,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2014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了393.7万人/年,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少,国际一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匮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习近平深刻体会到高层次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对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作用,强调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可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通过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深造;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等等。
人才故事:正定历史上第一本“人才账”
1982年刚到正定县工作的习近平为了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在正定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次知识分子大普查,并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这本账册里记录了三次大普查中收集到的正定县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和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等信息。了解了正定县人才的基本情况之后,习近平根据“人才账”,为不同的人安排不同的工作,使各类人才“人得其所、才适其用”。1988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让各类人才凝心聚神搞建设,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使正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习近平十分重视和培养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提出特别要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于科学探索、技术发明、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动,激发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他指出要尽最大力气培养和用好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年轻人成长了,企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
习近平要求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他提出要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我们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
引导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导,是创新创富的重要活力。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强力驱动。要给企业健康生长的环境和平台,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让企业家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展宏图。
从美国硅谷成功培育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案例来看,除了强大的风险资本投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之外,创业意识和创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必要条件。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不完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应积极培育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注重吸引具有创业精神,活跃于社会创新、管理创新领域的领军人才。
习近平指出,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才创业。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发挥企业家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为创业者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习近平也不断鼓励青年人创业,他于2014年5月在北大演讲时提出,要重视青年人的创业,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发挥企业家创新主体作用,要积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