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以良好环境为保障

下载APP

爱才:以良好环境为保障

爱才:以良好环境为保障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爱才是保障。30年前,习近平在主政河北正定县委工作期间,就重视“念好人才经”,不但亲自拟写“招贤榜”,还深夜“扯开嗓子喊人才”,通过“外请”“下挖”“内用”等方式建立起正定历史上第一本“人才账”,留下一段段惜才爱才的佳话。在浙江任职期间,习近平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要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浙江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习近平多次与外国专家亲切座谈,亲自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回信,展现了尚贤爱才的胸怀。

    

    爱才,就要落实到为人才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习近平指出:“领导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为人才的成长创造环境、创造机会,使他们有用武之地。”人才竞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习近平在河北正定牵头制定的招贤纳士“九条规定”,无一不是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工作、生活环境。比如,搞成项目,可按比例分成;用人不问出身,只要有技术专长一律接收;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建人才楼、招贤馆;来去自由,感觉不能发挥专长可以调走;等等。30年前的正定尚且如此,现在我们更需要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人才竞争软实力,确保在人才竞争中制胜。

    

    重视人才。爱才,首先要重视人才。毛泽东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话,并强调出主意,就是科学决策;用干部,就是广纳群贤。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更要有广纳群贤、广开言路的意识,养成依靠人才、科学决策的工作作风。

    

    怎样才是重视人才呢?习近平指出:“领导对人才最重要的关怀,就是让他们都有能施展才干、实现价值,不断增强自立自强的本领,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开创美好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育才、识才、选才、用才上形成一种良好风尚,推进人才管理制度的优先创新,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要破除各种束缚和限制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逐步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诚心待才。爱才从“心”出发。人才竞争不是“价高者得”,而是“心诚则灵”。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亲自登门邀请江苏无锡人邱斌昌,从富足的江南到“高产穷县”正定,接手已亏损50多万元,濒临倒闭的县油泵油嘴厂。最终打动邱斌昌,让他抛家舍业扎根正定的不是其他原因,恰恰是习近平的真诚与坚持。

    

    虽然当前形势与改革开放之初不可同日而语,物质条件更为优厚,但诚心对待人才的做法仍然适用。这要求我们对发现的人才,要用感情、用事业拴心留人,做到惜才如金,不能错失或怠慢任何一个人才;对已有人才要继续给予关心爱护,主动服务,一视同仁,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要让各类人才都受到诚心对待,积极营造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环境。

    

    贴心服务。2011年春节前,习近平亲切看望曾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两院”院士王忠诚、孙家栋、李振声。他反复强调,各方面的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更加聚精会神地工作,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在2014年5月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又指出,为了更多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宝贵的资源,既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待遇,也要在精神上、生活上多关怀,多照顾,多体谅,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事业中去。习近平强调:“要关心、爱护人才,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贴心服务要注重细节,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做到服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既要为人才提供工作条件、资金支持等硬件服务,也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好在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人才提供生活便利,让外来的人才宾至如归,让本地人才安居乐业,努力营造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

    

    宽容失败。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爱才,既不能让人才生活在温室之中,也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让人才在实践中多加磨炼。习近平指出:“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宽容失败是尊重科学规律,逐步探索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人才顺利成长的前提条件,更是爱才的表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可以使人才在没有压抑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可喜的成绩。能否理解并宽容失败,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承受创新风险能力的考验,也是人才能否顺利成长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因此,我们要破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陈旧、错误观念,为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