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这还是不成器的太子?

下载APP

第18章 这还是不成器的太子?

听了太史局监正李问仙的话,李世民深以为然,说道:“朕近年来用武太多,确实杀戮太重,有违天和。”

    “东宫...东宫也确实德行有亏,要好好约束。”

    说到这里,李世民意味深长地瞪了李承乾一眼。

    长孙无忌和魏王李泰、吴王李恪心中暗爽了一波。

    他们费尽心机算计李承乾,最后却被倒打一耙,搞得灰头土脸。

    没想到啊没想到,太史局李问仙随口一句,矛头就指向了李承乾。

    魏王李泰附和道:“父皇圣明,依儿臣看来,这次大水就是上天在警告我们,太子胡作非为,已经惹得天怒人怨。”

    吴王李恪也说道:“李监正说得极对,此乃上天示警,应该约束太子,不可再胡作非为。”

    长孙无忌也动手了,走出来拜道:“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太子德行有亏,上天必然能够感应。”

    “微臣以为该对太子进行责罚,以求上天原谅。”

    这下好了,李问仙一句话,惹得跳梁小丑又粉墨登场。

    李世民心里也感觉是这样,李承乾一直在瞎胡闹,上天肯定有意见。

    “好,太子德行不修,朕...”

    李世民就要下旨处罚,李承乾却走了出来,说道:“一派胡言,什么乱七八糟的天人感应,都是放屁!”

    嘶...

    众位大臣没想到李承乾会跳出来,还敢当面驳斥李问仙的天人感应说。

    程咬金低声说道:“懋功老弟,今日太子很刚啊,谁都敢怼。”

    “李问仙可是一个老神棍,很难对付的,小心太子吃亏啊。”

    李勣字懋功,程咬金在对李勣说话。

    李勣皱着眉头,搞不懂今天李承乾怎么回事。

    平常李承乾不这样的,今天吃错药了?

    李世民要处罚李承乾的话被怼了回去,心里很不爽,怒火又燃起了。

    “御史大夫和监正的话有何不妥?洛阳大水,难道不是上天示警吗!”

    “你在东宫胡作非为,这是上天的惩罚!你该好好反省!”

    李世民厉声训斥。

    太史局监正李问仙一副仙风道骨地哈哈笑道:“太子殿下,帝王为天之子,帝王德行有亏,上天示警,有何不妥?”

    朝中有不少修炼道门功法的,他们都很赞同这个说法。

    李承乾嗤笑道:“父皇在路边撒泡尿,上天也会示警,说父皇德行有亏?”

    “那上天不是要累死?”

    噗...

    李问仙没想到李承乾如此粗鄙,竟然在朝堂上公然说李世民撒尿。

    李世民已经被气得没脾气了,干脆不理会,假装没听见。

    李问仙不服气,说道:“天人感应,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李承乾鄙视道:“什么自古以来,明明是汉代董仲舒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出来的玩意儿。”

    “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身为帝王,应该勤于国事,让老百姓过得好。”

    “子曰:天不语,以民知之。”

    “与其一天到晚猜测上天在想什么,不如问问老百姓在想什么。”

    卧槽...

    被气得没脾气的李世民坐直了身子,用不敢置信的眼神看着李承乾。

    他感觉眼前这个太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这一番话,说得极有道理,引用了孔子的话驳斥儒家的天人感应,这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天人感应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提法,而孔子是儒家之祖,这个论证完全没有问题。

    李问仙被李承乾驳斥得哑口无言。

    朝中大臣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李承乾,好像见了鬼一般。

    “太子居然能引经据典?”

    秘书监虞世南惊诧道。

    “怪哉,太子何时用功读书了?”

    其他大臣也是感觉很诧异。

    程咬金嘿嘿坏笑道:“李神棍这次撞倒铁板了,头破血流。”

    李勣白了程咬金一眼,说道:“你刚才还说太子要糟。”

    程咬金笑了笑,假装没听见。

    李问仙听到了朝中大臣说他输给了李承乾丢脸,搞得很没面子。

    李问仙内心燃起一道无名火,怒气将周身包裹。

    但是,表面上他却不动声色,故作清高地说道:“太子殿下不同意天人感应说,那请问太子殿下,为何洛阳会大水?淹死了这么多人,难道不是上天示警?”

    御史大夫马周附和道:“洛阳大水损失巨大,绝非偶然,必有天意。”

    两个人一唱一和,仍旧不死心,非要说是上天的意思。

    李承乾嗤之以鼻,说道:“什么天意不天意,这就是洛阳周围人口太多,把树木砍伐掉了,造成了水土流失,泥沙俱下、洪流滚滚,一股脑冲了洛阳城。”

    “你还建议砍伐树木建造房屋,你脑子进水了吧,御史大夫怎么当的。”

    御史大夫马周被李承乾呛到了,气得老脸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

    “父皇,儿臣记得去年关中之地也发生过水灾,泾水和渭水暴涨,淹死了不少人。”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长安城百姓太多,樵采无度所致。”

    李承乾继续说道。

    长安城作为都城,周围集聚了数百万人口,这些人不仅要吃饭,还要烧柴。

    同时,长安城内建造房屋也需要木材,周围的森林砍伐触目惊心,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只是古代的人不怎么注意这个问题,把大水归结于天灾,而非人祸。

    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听着,感觉这话有道理。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水土流失,但凭借经验判断李承乾所说是对的。

    “还有一点,就是长安城宫殿屋舍的营造,需要大量的木材,终南山的巨木已经被砍伐完了,如今很多巨木要从岭南之地运来。”

    “所以,这根本不是什么天灾,什么上天示警,就是人祸。”

    “我们要做的第一是赈灾,第二是停止砍伐,第三是种树,在有水患的河流上游种树。”

    “此外,停止宫殿营造,特别是洛阳,父皇去年曾下旨要兴建行宫,儿臣以为此举必定再次砍伐树木,造成更大的水患,应该停止。”

    李承乾站在中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得李世民目瞪口呆。

    李世民心中暗道:这还是朕那个不成器的儿子?

    朝中大臣也听得目瞪口呆,李承乾的分析鞭辟入里,把事情说透了,而且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同时,还顺手劝阻了李世民修建行宫的事情。

    魏征马上附和道:“皇上,微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应当停止洛阳行宫建造。”

    魏征去年就进谏过,说不要在洛阳建造行宫,李世民不予理会。

    今天李承乾再次提出,魏征马上附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